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5543|回复: 27

每周一星——"港台第一美女" 永远的林青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 12: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林青霞是很难用言语形容的,她代表了一代人的梦想”--林燕妮语

其实岂止是一代,从1973年的《窗外》到1994年的《重庆森林》,整整20年,她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华语电影夜空.


以下资料转贴自《青国青城》社区,非原创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2: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林青霞是很难用言语形容的,她代表了一代人的梦想”--林燕妮语

其实岂止是一代,从1973年的《窗外》到1994年的《重庆森林》,整整20年,她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华语电影夜空.


以下资料转贴自《青国青城》社区,非原创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2: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林氏电影总评之一70年代

1973,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年份,但无疑它是遥远的。我可以肯定的是,那年我爸爸在河南当兵;我不能肯定的是,那年我妈妈有没有去外地串联。

林副统帅已经摔死了,但中国大陆仍然是一片红色。那时是没有高考这一说的,根红苗正才是进大学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海峡对岸不是这样的,他们要通过联考才可以进入大学。万千考生挤独木桥的情形,她也是经历过的,这点和我们一样。不一样的是,我们过来了,而她没有。

不止一次的想过,幸好她落榜了,不然就如何如何。这种想法可笑而又自私,落榜对于任何一个憧憬未来的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相信她也不例外。

每一个房间都有窗户,不同的角度,窗外便是不同的风景。从这边望出去,是宁静的校园;从那边望出去,可能就是喧闹的大街。她注定是不属于校园的,那是一个造梦的年代,天生丽质的她完全满足了万千观众渴求梦幻女孩的愿望。

西门町,一个浮躁繁华,充满了流言与神话的地方,她的银色之路由那里开始。做为星探,发现林青霞是杨琦最满意的一项业绩,也是我们所有人必须感谢他的原因。虽然说,钻石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但毕竟有一个使她最闪亮的地点,那就是银幕。

初上银幕的她,是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女中学生,因此在我看来,用“本色”二字形容此时她的表演,也并非不可。《窗外》里,她饰演江雁容,影片前半段她是高中生,后半段则成为人妻。也许托腮便是她平时上课最习惯的动作,但《窗外》中的一托腮却因为之后她的大红而被定格,成为台湾电影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经典镜头。她对着康南(胡奇饰)流泪,和李立维(秦汉饰)争吵,这些则应该是她在表演方面探索尝试的开始。

所谓本色,便是生活中的自己。70年代,她接演的电影以文艺片居多,三厅电影中的很多情节,本就来自于生活。在那样的电影中演自己,又有什么不可以?!就是这样的本色表演,也可以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让无数观众走进电影院,看着诸如二秦之类的美男子对着同一个她轮流说着山盟海誓,却不感厌倦,反而是乐此不疲,这便证明这个“本色”是独一无二也极具商业价值的。所以,她可以做“本色”的自己,而别人却无法取代她。

有些流行成为了经典,有些则随风而散。现在我们所欣赏的很多经典曾经就是流行,比如《马路天使》,当时上海滩有很多这样的电影,但成为经典却只有这么一部,原因在于周璇。如果不是因为周璇的金嗓子,今天还会有几人愿意重温那样的黑白,忍受那样的音效?同样,70年代风靡东南亚的台湾浪漫文艺片在今天看来,不过就是那些拉长的人影,宽大的喇叭裤,男主角的卷毛头,女主角的大眼睛和似乎永远不会结束的分分合合。它们代表的是一个久远的年代,30年前的东西,很容易让现在的我们觉得老土。唯有她的存在才让那个逝去的年代,仍有光彩。

那时的她能够吸引现在的我,原因只在于那震撼人心的美丽。小时候便看过她主演的一些70年代的文艺片,可能是那时还不算她贩私的缘故,我基本上分不清那些电影中的她所饰演的角色,也记不清情节,只记得她的长发飘飘,她的白衣如雪。现在回头再看,我可以记住那些角色的名字,但仍然无法描述她们性格的具体差异。无须讳言,那些角色有些雷同,以现在的过高标准与苛刻眼光来看,谁都可以给那时的她扣上一个“缺乏演技”的大帽子。但其实演技这个东西本就很难讲清楚,她表演的自然,不造作何尝不是一种演技。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感谢这些电影,是它们记录了“第一美人”的盎然青春,记录了她的纯真与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她,就如同林间清泉,虽然波澜不兴,却难得清澈纯净。

结合当时台湾的时代背景,一方面是经济上的起飞,大家辛勤工作,另一方面是政治上的戒严,大家谨言慎行。劳累一天归家的男男女女,面对这样纯净如水的女孩,心田得到滋润,又怎么会吝啬他们的赞美,心疼那一张电影票呢。历史是大众的创造,正是观众的爱戴造就了台湾电影史上最灿烂的那一颗星。

可惜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她的美丽本就是别人漠视她演技的最佳借口,而观众的爱戴更成为她提高演技的最大障碍。在75年之后,面对红透台湾,炙手可热的林青霞,一般导演对她都恭而敬之,一些动作,即使表演得不很到位,导演也绝不敢轻易要求她重拍第二边。除非像敢罚秦汉站大门的李行导演这样的大牌才有魄力严格要求她,可惜他们只合作过一部电影——《秋歌》。

所以,她在演技上的探索更多的是自觉,而并非外界的鞭策。她最终能成为真正的演员而不是纯粹的明星,不仅在于她的天赋也在于她的自省。《八百壮士》与《金玉良缘红楼梦》算是70年代林氏电影中的异数,她在这两部电影中表现了她刚性的一面。她的相貌其实并不符合中国传统的美女标准,最明显的就是那两道浓浓的眉毛,而这两部电影便很配那样的浓眉。当时她在电影中的角色大都比较适宜她的外貌与气质,无论是柔弱与坚强,还是善良与倔强。

就是这所谓的“本色表演”,使她在75年获得了权威奖项的认可——第23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八百壮士》)。的确,在属于“二林二秦”的时代,唯一没有获得金马奖肯定的是她,但她却早林凤娇两年获得亚太影后。

政宣片与文艺片是70年代台湾电影的主流,她在这两种类型电影中的表演都可以做到挥洒自如,即使还稍欠火候也难得自然真实。她是巨星与中影同时力捧的演员,气势如虹,坐拥台湾电影的大半票房江山。即使她像林凤娇一样,在80年代初即息影,那她也同样创造了传奇。能够引领一个时代电影风潮的人物,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传奇不可以复制,但可以被超越,只有神话才难以逾越,20年后,这个传奇成为了神话。在当时,可能并没有多少人可以想到她能够走这么远。但这个银色梦幻开始的地方,却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窗外。

每一天都有梦在心中死掉,回头追溯她曾经走过的路,重温那些文艺电影,才发现在我出生10年之前由她编织的那个梦竟然可以常存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2: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林氏电影总评之二80年代

一直都认为“巨星”公司的铁三角组合,成全了琼瑶,却束缚了青霞,她被局限在单一类型的言情电影中,演技得不到更大空间的发挥,甚至处于停滞阶段。挣脱束缚的根本力量在于她本身做为一个演员的追求与努力,但真正以一记重锤之势打碎她从影7年塑造成功的完美玉女形象的,则是轰动港台的那个诽闻——“二秦争林”。那时的秦汉是使君有妇,秦祥林是有名的花心查理。本是言情电影的惯有桥段,竟可以真实地重现于现实之中。在八卦杂志尚未普及,狗仔队尚为成型的1979年,这难得的诽闻成为大街小巷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一些小报甚至打出骇人听闻的大标题“林青霞,秦汉已秘密结婚!”当邵乔茵一怒之下跑去台中作秀后,舆论中出现了“第三者”这个可怕的字眼,指责取代了好奇,道德的矛头直向了她。

有英雄说:“宁死于惊涛骇浪,为新世界之路开道,也十倍胜于站在海边,无所事事。”她不是英雄,没有这种大无畏的勇气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与非议。79年底,她孤身一人飞去了美国,这当然是一种逃避,但在落省演艺学院进修表演也算是她在找寻新的道路。我们现在看到的《林青霞自述》正成文于这个时期,透过其间文字,或多或少可以看到她对众多指责的回应,对自我立场的表明,她不是英雄也绝非弱者。

也许要感谢这些指责,它们将银幕上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形象在现实中颠覆,使她可以提前走出琼瑶电影的梦幻世界。1981年,她接拍了《爱杀》,以一个冷漠,疏离的杀手形象颠覆自我。这不是她与香港导演的第一次合作,但却是她与香港电影新浪潮导演的第一次合作。谭家明的《爱杀》赢得了这样的评价:“本片全力塑造了一个强烈对立(有时几乎达到抽象化的地步)的二元世界——‘爱’与‘杀’,红与蓝,表现了现代理性社会与潜意识的疯狂”,而她得到的评价是“林青霞没落了”。对青霞而言,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可能在于,她与香港最优秀的造型师张叔平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友谊由此开始。

之后,她与朱延平合作的一系列电影,与刘维斌合作的《中国女兵》,虽然票房尚可,但均未获好评。各种各样的批评传达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怀疑,这怀疑可能来源于他们对过去那个纯情玉女形象的留恋,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把“不需要演技”的这种说法理解成为了“没有演技”,怀疑紧紧系在人们心头,只有一个奇迹才能将它消除。她的表演天赋不容置疑,但过分靓丽的外型似乎已成为别人欣赏她演技的障碍。因此我甚至认为,接拍这些矫正过枉的电影是她的刻意作为,试图以诸如“独眼龙”之类的形象来抹去观众心中那轻灵飘逸的梦幻少女印象,使他们认识到她是一个职业的演员,而并非单纯满足幻想的梦中情人。

天赋只有加以谨慎才会受到敬仰。当她以剧烈的改变颠覆了以往的银幕形象之后,并没有在短期内塑造出能够被大众接受的新形象。这些80年代初的作品,是她表演探索道路中的问路石,纵使失败也有告诉她此路不通的作用。80年代初期,她与朱延平合作较多。有人形容朱延平是通俗电影的工厂主,但他也能拍出《异域》和《火烧岛》这样的电影。青霞与他合作的几部电影,都是近乎低俗的失败作品。作为导演,朱延平所改变的,只是她的外表而没有发掘出她真正的表演潜力。做到这一点的,是徐克。在与朱延平合作的同时,她便开始了与徐克的接触,83年的《新蜀山剑侠》,《我爱夜来香》是比较成功的尝试,前者为她赢得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后者证明她在香港市场具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但这两部电影仍然只是比较浅层次地表现她的魅力,这种魅力仍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她的美丽。捕捉到她最闪亮的一面,将其外型魅力与表演魅力成功结合的是《刀马旦》。王家卫说,林青霞晚期的星光要比前期明亮。前期并非不明亮,而只是因为没有其他可以与之争辉的女星拱照,所以才难以显示巨星的光彩。《刀马旦》中,钟楚红与叶倩文是值得尊重的对手,正是由于她们精彩的表现方使我们见到一个最出彩的曹云,毕竟没对手怎会有好戏。

85年她正式赴港发展,除了87年的《旗正飘飘》和91年的《暗恋桃花源》,她再没有接拍台湾电影了。在“二林二秦”的浪漫言情时代结束之后,她的演艺生命在另一个地方得到延续,颠覆了的银幕形象也将以另一种方式重塑。无论是《梦中人》中压抑了2000年一朝释放的激情,还是《今夜星光灿烂》中与父子两人纠缠的不伦之恋,无论是《夺命佳人》中容颜尽毁的脸,还是《英雄正传》中受尽煎熬的心,都是她在努力重塑形象。无论这些形象,观众是否认可,她的演技都在尝试中成熟,演员都需要演技,即使是最美丽的演员也不例外。

台湾电影笔记里这样评价:“她不仅是极少数能横跨文艺、武侠两种极端类型的代表明星,也是走红时间最长、几乎从未被时代潮流给吞没的传奇之一”。70年代与90年代,她是类型电影的领军人物,而在这两种极端之间相差的10年,便是一种过渡。她的这些属于80年代的中期作品,风格各异,有毁有誉。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电影在心中的印像更多的只是她越剪越短的头发,电影的真正内涵会永远的遁入《滚滚红尘》和《东方不败》的背景之中。但是,沈韶华或者东方不败的一个眼神,一丝笑意也许早就可以从林楚翘的一滴眼泪里读出。而“霞玉芳红”这个说法也已经肯定了属于她的80年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2: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林氏电影总评之三90年代

诚如王家卫所言"林青霞的星光,晚期要比早期明亮" .经历了80年代的事业低潮和香港商业电影的历练,林青霞早已不再是台湾文艺电影中的纯情女生,而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

1988年,她出演了许鞍华的<今夜星光灿烂> ,与林子祥吴大维共同演绎纠缠父子两代的不伦之恋.这绝对是一部值得珍藏的电影,因为它是台湾最优秀的女演员与香港最优秀的女导演的唯一一次合作.不幸的是,这部电影在当时,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唯一的收获是带给吴大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但是,对许鞍华而言,林青霞让她难忘,因此在多年之后,当她来到大陆与赵薇合作<玉观音> 时,她还是忍不住说:"林青霞不是没有演技,而只是因为太过漂亮".

"演技"二字曾经困扰青霞半生,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好事之徒,喋喋不休.

1990年,她因<滚滚红尘> 成为金马影后,天知道这个奖对她有多重要.看看当时的领奖视频,一个小小的金马后座竟能让她泣不成声.早在1975年,她就是台湾片酬最高的明星,风头最劲的时候,她的电影曾经独占台湾电影票房榜的前三名.但只到36岁,她才成为台湾影评人眼中的最佳女主角.

观众是盲目的,权威是苛刻的.

林青霞需要一部电影彻底颠覆她在观众与影评人心中的印象,这部电影就是1992年的<东方不败> .一个爱女人也爱男人的人,一个胸怀天下却仍然儿女情长的人,一个残忍冷血却不失柔情的人,总之,她成功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让无数影迷痴狂的角色.这部影片掀起了香港新武侠电影浪潮,这个角色永存华语电影史册.因为东方不败,让林青霞在创事业高峰,同时也让她超越了时代.现在回头再看这部电影,一点都感觉不到它有何落伍的地方,反而它里面扑面而来的江湖气,会让我觉得现在任何一部所谓的武侠大片都是垃圾.

<东方不败> 之后,青霞所拍的电影几乎全是古装片(除<追男仔> 和<重庆森林> ).在当时,那些都算是跟风之作.但是张叔平和杜可风这些顶级电影巨匠的精心雕琢,让这些电影在视觉上,不曾过时.

从某种意义上说,林青霞是上天的宠儿,她一出道就遇上宋存寿,刘家昌这样的良师;在事业低潮,有谭家明,许鞍华让她尝试转型;最幸运的是,徐克造就了她,成全了一个神话;即使她拍的最后一部电影是一部烂片<刀剑笑> ,但在影院上映的最后一部林氏电影却是传世经典<东邪西毒> .

但剥离繁华光鲜的表相,她仍有真实的另一面.

做为一个女人,她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一个不值得托付的男人,就如同她自己说的那样:"我以为他会是我的王子,但后来发现他不是."
做为一个演员,她一直都在与自己的美貌抗争,她如此漂亮,以至于不需要演技.
做为一个明星,林青霞这三个字让她22年都不曾有过私人空间.直到她结婚息影之后,这个名字仍然让她害怕,只有邢太这个称呼才能让她心安.
做为一个中国人,她经历了中国现代最剧烈的变革,她与姐姐因为两岸分治而骨肉分离;她与邓丽君都曾为民主而呐喊; 她也批评过不成熟的民主.

对我而言,她在银幕上是神,在现实中是人.

对华语电影而言,她是一位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优秀演员.

虽然她没有足够的能力左右整个华语电影的兴衰,但透过历史却能分明的看到70年代台湾电影的兴旺伴随着她的成长,90年代香港电影的起落跟随着她的进退。个人与时代能够如此紧密的结合并书写出那么绚烂辉煌的银色传奇,放眼华语电影史,到目前为止只有林青霞一人!

当浮华散尽之时,回头看她的电影,仍然那么让人心潮澎湃,因为她注定超越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 12: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她是美丽到一个不能超越的水平线上的女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2: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杀手来过杀手又走了——《重庆森林》

当同样的墨镜微微抬向天空时,假如以为港版的李昂,那么和当年被晃动的片花、被林青霞、金城武、梁朝伟和当年还叫王靖雯的王菲、被几个追逐、几场枪战,被同样混乱的大厦晃点的片商们一样抽离想象,重庆森林里的故事是《格调》里的后现代,而非吴宇森的暴力美学。

一百零八部的电影,一部舞台剧,绝对的女主角。我要说的一个无名的城市游离者。很彻底的隐藏。我们称之位女杀手,或是女毒贩,差别不大。那个何至武的警察是最完整的形象,有名字,有职业编号,有初恋。反差的是,作为前个故事的女主角,她只是化身为符号——假发、雨衣、毒品、冷枪。除此之外,没有必要得到任何关于过往、关于去所、关于和白人酒吧老板是否关乎曾经沧海或是仇恨的信息。印度小女孩面对冰淇淋的快乐,我明白,这次的王家卫绝对是温情的。

同一年,同样的演员同样的导演,两部经典。一个固守骄傲而分裂的剑客,一个冷酷逼人的城市猎人。类似的、是同样略微神经质的自我(剑者慕容可不是一点两点的神经质)。某些年头仿佛出演非正常的精神状态成为考验演技的筹码,然而又是那身古代男装又是那份睥睨天下的霸气,受伤或者伤害,让我有点疲劳,难道林青霞不是。于是,都市,通常被视为抽象下的沙漠,林青霞十足宣泄了她的疲惫,而与我,成就又一份经典下的独特回味。

冷酷不需要靠眼神,表演不需要靠台词。剥离了介质,我关注到她靠着墙慢慢颓废的蹲下,夹着烟头的手难以自制的颤抖,那种颤抖,不带表演痕迹。好像,很多个光影形象交叠在烟草气息里,离乱、背叛、绝望、孤傲,或许,便是所谓集大成者。

何志武用领带擦干净她的皮鞋,最后一个留言依旧是王家卫对数字恋物癖般的偏好。那个房间并没有上演警察和杀人者的惯例。这一次王家卫很善良,杀手复了仇(尽管罐头边的群猫有着日本恐怖片的前兆),飞机飞离了。靠打赌来自我暗示的警察,突然真正失恋了。我很喜欢金城武抵住心口的动作。穿高跟鞋走路的杀手,其实很幽雅。

突然想起,她如何得知他的kao机号算不算个bug。

那个“爱你一万年”的接听密码下,我很老套的写下——那个杀手不太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2: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杯叫林青霞的醇酒

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不同,各花入各眼。所谓的气质美女,一眼看过去平淡无奇。却能在平和中慢慢地散发出独特的韵味来。长得美却缺乏气质的,就给人一种艳俗的感觉。有的美女五官长的上乘,又有凹凸身材玲珑有致。用“尤物”来形容很恰当。当下便会引得人想入非非。林青霞版本的美丽很独特。无可挑剔的五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住你的目光。而真正让人迷醉的却是她经历岁月洗礼却恒久弥新的气质。18岁的清纯,20岁的飘逸,30岁的成熟,40岁的大气,50岁的从容。林青霞总是一个惊叹号。

多少溢美词藻用来赞美林青霞的美。其实她那糅合了清纯感性高傲冷艳的美是很有距离感的。发哥冲着大海大叫:“青霞,丽君!!”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对林青霞浮想联翩的极限了。即便她曾经努力改变戏路与男主角激情拥吻甚至不惜扮丑,她依然得不到大众化的肯定。她在观众心目中依然是那个飘逸柔美的梦幻明星。记得报道说当林青霞出街,她的影迷极少会冲上前去拽着她索要签名。更多的只是远远地看着她跟着她。她是一颗太亮太亮的恒星,让人只敢远远看着小心翼翼地追随着却没有勇气靠近。

这些年来看了大部分林青霞的片子。除了一部分低劣地糟践了她的影片外,我已经在一杯叫林青霞的醇酒中无可救药地沉迷了。早期文艺爱情片中的她明眸闪闪笑意淡淡。在那么弱智的情节中,我傻傻地在她的笑颜中如沐春风,在她的泪水中如坠冰窟。中期的转型影片凸现了她的演技,显露了她美貌下的细腻心思。后期武侠片中的她风云突变,亦男亦女,令人癫狂,轻易地盖去了当红年轻演员的光芒。

如今洗净铅华的她对许多人来说依然高高在上不可攀越。在这个美女横行人心浮躁的年代里,时不时会有人跳出来不屑她的美貌,贬低她的演技。息影了这么多年,也还有群人在细嚼往日有关她的种种回忆。我想说,任由岁月变迁我仍然欣赏她,虽然她那么高那么远那么不可及。我想也有人和我一样从没想过去采,去摘,去攀。只是远远地--欣赏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3: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流金岁月——《刀马旦》之二十年[楼西月为文,云慕林为图]


  ——前人的错误给我们的教益不亚于他们积极的成就给我们的教益。[德]狄慈根——

  所谓胜者王侯败为寇,诚然更替者对于前个朝代的批判总是盖过功劳的发掘,这便是历史局限性的千古桎梏。国民党还在,台湾还没回归。可惜连二战都过去了六十年,当事者的化古,人类健忘的本性,如若非纪念纪念,比如为了忘却的纪念,那么真的会忘记杨荫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里类似反派的角色)女士怒斥日本宪兵而遭淹死的铮铮,忘记胡适先生承自华夏五千年渊源的大儒,忘记博古真正的“马列主义”。也许现在的土壤,滋养不出左拉和左拉派,肯为一百多年前的替罪羊向政府讨回真相。

  不过幸好,文字纪刻历史,胶片留住光影。那是1913年,多战之秋。不知是乱世选择英雄还是英雄选择乱世,草莽流寇地豪和几十个改朝换代的动荡无两样,唯一区别的大概是从纯铁器时代进化入更残酷的厮杀方式。可有那么些年轻人,不像传统唱词上立马横刀式的英雄。书生,儒雅、博学,但并不文弱、酸腐,却开天辟地。民国和中共的开国高层实际上大多出生世家,教育良好,甚至多为留学,因此思想开明,忧国忧民。一张张并不清晰的黑白照片,但绝对摒除清末那种呆滞病态的粗糙:好像总是笔挺的西装,饱满的领结;要么是围巾长衫,梳理整齐的分头。1913年归国的曹云便这样走下洋车,浓眉、点漆般的炯目、秀挺的鼻梁、年少气息,黑呢子大衣,以及后来纹丝不皱军装外衬着高贵头颅的领章和英武十足的皮带。那时还未及民国盛世,“剔得像尼姑,好像鹌鹑尾巴”短发的女学生形象并不普及(沈从文《萧萧》),敢于先潮者像秋瑾一类的女斗士着男装以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况且曹云的父亲并不呆板,那位军阀并非重男轻女,打下的江山交给女儿打理在他看来理所应当,所以也许曹云果真同川岛芳子有着相类似的军人气息,那年黄埔军校还不存在。但曹云,正义的、积极的、正面的、向上的。某种程度上我迷恋曹云甚于教主。(人类文明史物质的发展永远领先于精神的进化,《围城》里曾侃侃而谈“女性解放”如今沉重不消说——招聘会上自见,甚至落后于上个世纪初对于知识女性的尊重。)

  军阀的女儿曹云,真正身份——革命党,这种革命模式在很长时间内影响广阔,从军阀到国民党,从国民党到共产党,可以说是年轻激情的冲动,或是骨子里的“暴力”。没有革命不暴力,没有暴力的革命不成功。不知道是暴力选择了青年还是青年选择了暴力,1919年“五四”是学生的,“文革”红卫兵是学生的,“八九”是学生的。也许可以这么解释:年轻人,进步,但没有权力,更不想等待。借暴力夺取被垄断的权力,然后规划理想中的新制度。1913年,辛亥革命结束,袁世凯窃国,宋教任在上海被杀,二次革命。归国留学生曹云选择向自己的父亲所代表的阶级暴力夺权。模式离不开情报,暗杀。作为黄兴二次革命的前哨。

  然而彼时,正如后代的传记所论:思维难免幼稚,斗争无经验,流传最广的缺陷——缺乏群众基础。彼时的民众虽好过《药》一般的麻木(也不见得好到哪去),但“革命”的空洞并不比老财寿辰施舍的白餐来得动人。“革命”,在袁世凯那里破灭过一回,修正,再次破灭,也不知多少个回合,修正成“共产主义”。因此白妞的责问掷地有声:“还是不是人?”曹云无奈:“我不是为自己。”为千千万,可千千万难道不是个体的集合?人权天赋,没有谁应该被牺牲。(有感于“先富起来”和“三农”“民工”等问题。也许尽管汲取了前人惨痛的教训,这种封建并未见消亡。年轻一代又值先进时,而且更先进,因此矛盾的激烈并非我们轻贱这个国家,相反,我们真诚热爱它。)苍白是苍白,可贵诚然可贵。所谓先驱者,寂寞征途上的斗士,信念颠覆的痛苦,传统意义上亲情大义的两难,应该远比不逊色于渣打洞的酷刑更折磨。也许今天享受急剧杀伤臭氧的空调,慢性自杀于垃圾快餐而无关痛痒指手画脚所谓的“错误”不谛于无耻。昕享前辈功绩和错误启示的功绩,面对那些淋漓鲜血的颜色,我们到底有多苍白。纸筒炮仗还是精确至小数点后几千位的航空器的折现现值——。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向曹云之辈致敬。感谢他们给愚昧撕开引向震撼的裂口。假如不够,至少感谢那些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勇气和代价。

  鲁迅说过:青年早晚会变成猴子,变成孓孓。中共一大的五十名代表,按照高中历史老师通俗的解说,一半成了最大的卖国贼——张国焘之流,一半成为开国元勋(可寿终正寝的能有多少),一半可贵的牺牲了。但千夫所指、独夫民贼汪精卫年少意气风发刺杀袁世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也是发系肺腑。青年总是理想的动人的纯正的。特别是曹云那样的革命青年。白妞,董民的反抗,是走投无路的逼迫——梁山好汉式;白妞的营救,是侠义道德——梁山好汉式。曹云不同,国父中山先生不同,总理不同,连康生三少爷都不同。他们出生便自统治阶级,家底丰厚,若要继承自然不必吃革命的苦难。于是动人就在此,救国危难于己任。这种革命,也许才是最纯正的最无杂念的。青年会变成猴子,革命离不开请客吃饭。也许时过境迁圆滑老谋,争权夺利,也许反过来成为顽固派镇压新青年新革命,也许人在庙堂身不由己。功过自有评价。然而在他们青年的时代,那种黑白照片里再模糊也炯炯有神的坚定和信仰的幸福感,也永远不会变质了。不知道二十年后是否骄嚣奢逸。不知道会不会对他们的下一代说:“牛耕田,马吃谷,老子赚钱,儿子享福!”只是我知道,1913年,身上的伤口还没有愈合,两个年轻人策马南向,真诚而充满光明。一个民主主义的时代拉幕。还有那些牺牲的,永远的可贵,因为不会再变质。也永远的寂寞了,因为没有机会再次让历史记住你。记住那些个青年的时代,也是我们的时代。

  《刀马旦》不过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我无意拉伸到革命传记的高度。二十年前徐克嬉笑怒骂(见《我爱夜来香》),黄沾边酒边书《道道道》(《倩女幽魂——妖魔道》),活脱的叛逆青年。二十年前林青霞、钟楚红、叶倩文年轻纯色。林青霞的父亲便是投笔从戎的青年,叶倩文的母亲不惯当时台湾军政统治的黑暗执意要女儿接受西方教育,出生在香港这个香艳都市的钟楚红,出演见钱眼开的小歌女随手捏来。也许演技还不够纯青,但绝对到位。按徐克的设置或许白妞才是浓墨重彩的人物——正义也罢,挑战落后陈腐也罢(更多是对传统的挑战,比如出演女性刀马旦),对人性的尊重也罢,白妞集中了该集中的优点。可出彩的依旧是曹云。帅是真的帅,白衣胜雪。帅的并不“武”像,儒雅收敛,一看便是标准的革命年代。可能真诚是对民国初期轰轰烈烈的敬意,对民主的进步依然怀着坦荡的崇高。那种气质,引人入胜(什么是中性美,靠向男人一样的动作注定是劣等货)。孰又能说当年年少的林青霞就没有赋予角色类似的信念?(在台湾,那时她和秦汉遇到游行的大学生,就加入他们一起静坐。)

  二十年后美人老矣,英雄迟暮,不知尚能饭否?当年留下的经典却已经经典,这便是光影的魅力。至少当年的创意,当年的敬业,当年的才气,当年并没有成为大师的不拘一格。兼怀念那时的《八百壮士》(上海十九路军抗日的故事)《碧血黄花》。就算岁月老去,在我心中依旧是你年少朝气的坦诚。

  二十年后,我也正值青年。徐客喜欢借江湖说自己,那么我也参照一把。二十年前每年数个月我会呆在西北二十一军,那时我无疑今后我的人生辉煌将在军队并有印象势将解放世界2/3被压迫的劳动人民,靠我人民子弟兵的铁拳。父亲差一点被派往老山前线。并没有参军,否则今天不会坐在这里。稍许遗憾,但也值得庆幸,我并不感觉自己算是信仰缺失一代。革命并不可能了,但对于民族的使命感尤在。青年,总有些冲动。看不过去低效浪费,反感所谓遗毒“磨光锋芒拔掉刺”和陈腐的社会规则,更无耻于中国第一代富豪暴发户对社会资源的滥用和责任感的沦丧(中国竟然需要比尔盖茨的捐助,我并非老人家三年自然灾害不受理国际援助的顽固,然而先富起来的那批人,中国的富豪,都死绝了吗?)。冲动建立个更完美的社会框架。自然不是靠笔头写点愤青的发泄来感动世人,专家之流早堕落成股票庄家房地产商汽车自造业经济流氓的傀儡,章太炎也如是。80后,所谓引领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你的阶层掌控了决定意义的资产,才是你的时代。也同无数代的青年一样坚信:不是在乎个人的野心。虽然或许实现时,早已不是今天的青年模样。也或许,真理总比理想残酷。

  干净的曹云,清清白白的曹云,革命的曹云。民国初年,总会给我激情奋发的澎湃。火热的革命,鲜艳的流血,清澈的灵魂,那样鲜亮的年轻。

  留声机里怀旧的磁道,旋律还没有失真,投过蔷薇花架的金色夕阳镀上银白老怀表,黑白照片的玻璃镜框依然一尘不染,走过流金岁月,他们依然真实。

  [爱上林青霞是幸福的,当我整理那些照片时,也跟着经历过她完整的二十年。美丽吧,那时自然。气质吧,愈加的与众不同。到完美的谢幕,优雅到最后,知信到现在。有些感觉得经历过人生才说得出。很难说永远,但选择她并非朝九晚五的冲动。她,有我想往的很多优点。林青霞,总不教人失望。欣赏这么一位女神。但愿自己也有这么一段至少无悔的岁月。有时也不免寂寞,并没有赶上她的辉煌。离开,12年了。一切都并不再来过。只是当我想起这个名字时,心里默默的甜蜜,和幸福。《刀马旦》,这种美好回忆里好愉悦的动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3: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龙门客栈》:丰碑屹立十五年


江湖醉渡十五春,风流最是《新龙门》。
  
  古龙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侠客。江湖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尘世的打打杀杀如此,荧屏内的刀光剑影亦是如此。在风起云涌、亦真亦幻 的武侠电影世界,徐克是一面不倒的旗帜。1979年,鬼才“徐老怪”以《蝶变》开创了香港新武侠的典范,并发动新浪潮运动支撑住香港电影的半壁江山,后来的《黄飞鸿》、《笑傲江湖》系列更是打开了香港电影进军世界影坛的辉煌之门。他或执导,或监制,或武指,云集了香港前后20年最当红的男女演员,天马行空地运用好莱坞电脑特技,制造了“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武侠太虚幻境,让数亿影迷拥有了刻骨铭心的青春岁月。
  
  1991年,徐克会同程小东、李惠民,重新诠释胡金铨1967年拍摄的经典同名剑侠电影,共同创作了武侠电影巨制《新龙门客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现在《新龙门客栈》已被公认为武侠电影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徐克武侠电影的扛鼎之作,恩怨情仇、剑光游走之中洋溢着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神韵,浪漫主义的侠义精神,以及具有现代意识的自由主义情怀。
  
  一晃十五年了!十五年,过尽千帆,《新龙门客栈》依然风采依然,如丰碑一样屹立于江湖世界,无人可敌无人能撼。十五年了,金镶玉依然风韵不减当年,邱莫言仍旧是我们的最纯情的初恋,历久弥新,经久愈坚,日日跟随我们陪伴我们的青春逐渐老去。
  
  新龙门客栈的旗帜,永远飘扬在贺兰山下龙门关前,大漠朔风之中。
  
  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事实是,江湖中风云动荡,奸臣当道,宦官专权,赤子之心岂可苟且偷生于乱世无常?因为天生俱来的侠骨柔情,因为不离不弃的儿女私情,为了营救忠良之后,周淮安、邱莫言、金镶玉注定要在大漠之中、在龙门客栈相濡以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龙门客栈香烟袅袅,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他们的主子却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这里的人远离繁华与尘世,他们不相信正义、道德、是非、法纪,他们坚守的是生存之道,他们不走官道,也不想涉足江湖,但他们却能够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江湖与官道之间,卖人肉包子,提供客房,赚钱,发财。这里的人粗犷豪爽,野马无缰,爱恨分明,完全地恋爱自由和性开放,因为他们有一个风骚入骨的女老板。在她的打情骂俏之中,坐镇的是欲仙欲醉的男欢女爱。
  
  但是,因为正邪势不两立,周淮安身在龙门关,万马千军随之奔腾而来,龙门客栈遂成江湖。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金枪刀匕最无情,剑已出鞘势难平。正所谓龙门山的风雨,说来就来,金镶玉一个小女子,恁她百般能耐也无法阻止大明东厂抢夺江山的铁蹄和高强武功。
  
  首先到来的是邱莫言。林青霞这个琼瑶剧中的纯情女子,被徐克雕琢成精致绝伦的“东方不败”之后,再一次以女扮男装形象出现在沙漠之中。这个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女侠,恪守着传统东方女性的内敛、矜持与儒雅,怀着对周淮安的爱慕之情,她选择来到这个沙漠,选择了风刀霜剑相伴的生活。为谁情多丝宛转,未免心苦巧玲珑。笛声悠扬,吹奏的是“革命爱情”的悲壮旋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什么时候才能和心爱的人同上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
  
  周淮安终于来了。这个让邱莫言、也让金镶玉望穿秋水的男人极品骑着骆驼穿越风沙而来。风流倜傥、儒雅多情,还是大明帝国80万京城卫戍部队总司令,试问哪个女人不希望点亮这支蜡烛?驻足客栈之时,金镶玉正赤身裸体在楼顶欢唱:“八月十五庙门儿开,各种蜡烛摆上来。红蜡烛红,白蜡烛白,小妹我一把攥不过来…”心声坦诚得彻里彻外,周淮安一声仰天长笑,金镶玉怦然心动,脸上现出脉脉柔情一抹朝霞。心慌意乱从楼顶跃下并将客栈旗子裹在身上,虽然狼狈仍不失风情。我身上就是龙门客栈。小女子虽点遍天下男人的蜡烛,但是为了你我金镶玉须作一生拼,尽君今夜欢。
  
  但周淮安此时心中只有邱莫言。两人早已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在龙门客栈楼上,周淮安与邱莫言久别重逢,二人百感交集,莫言伸出左脚,手倒背,周淮安伸出右脚,手亦倒背,姿势优雅特别,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没有激情拥抱,没有惊呼大叫,莫言在周淮安抚摸她脸庞时柔情似水娇艳欲滴。浓得化不开的情啊,却要面对腥风血雨的考验。
  
  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笛声传达的是邱莫言对世事的感伤,对梦想爱情生活的期待。离乱情怀最伤人,因此她对贾公公说,浮萍漂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周淮安说:多少风雨,我们俩都能死里逃生;世事无常,人势所逼,谁能料到你我能否顶过这最后一关。鬼门关前爱情甚至性命都得先让道,为了过这一关,周淮安迫不得已以色相为诱饵,以娶金镶玉为名逼其提供秘道。一边是忠心侠义,一边是儿女情长,周淮安把赌注押在了金镶玉手上。但一开始赌局陷入颓势,他进了洞房不仅难脱身,还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而且曹少钦已经兵临城下。危急关头,邱莫言等人杀出重围,帮手全部遇难,莫言中箭而返。
  
  三人的爱情纠葛戏在敌军压境之前达到高潮。新婚之时,邱莫言看到自己送给周淮安的笛子在金镶玉手中,悲伤欲绝,借机与东厂之徒斗酒,将一坛酒倒入口中,酒入愁肠,化作伤心泪。莫言的心在流血。其实,一开始金镶玉就处于下风。笛子于周邱而言只不过是定情信物,而她却以为拥有它就占有了周淮安(笛子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男人性器)。周淮安对莫言说:那笛子,我无心送给金镶玉,真没想到会令你异常不安,还好能向你解释。人说乱世莫诉儿女情,其实乱世儿女情更深。莫言说:笛子再也找不回来了。周淮安说:身外之物,莫过于此刻之情。这对莫言来说是莫大安慰,对金镶玉来说却是莫大的伤害。最具象征意义的情节就是,当时莫言受了箭伤,周淮安在金镶玉的房间里给她疗伤,是金镶玉提供的金疮药——金镶玉的无意伤害还是要她来偿还。
  
  其实,周淮安并非对金镶玉没有动情,只是金镶玉不计后果的纠缠让周淮安非常恼火。初次见面,二人已经互生情愫。金镶玉说,八方风雨比不上我们龙门山的雨。周淮安回答:龙门山有雨,雪原虎下山。二人的问答里已经“巫山云雨”了一番。而且他们之后的每一次对话都心领神会。的确,丰姿绰约、泼辣风流、至情至性、我行我素的老板娘,简直是个(男)人见人爱的尤物,她不羡慕做什么天山上的雪莲,即便是朵萝卜花也要活出自己的娇艳,周淮安也曾亲口直言:“那么美的东西,哪个男人不想要呢?”
  
  她义无返顾地爱上了周淮安,但多情总被无情恼。她不相信周淮安承诺的事后报恩,她要的是今宵共度的欢娱,她看惯了无情无义的男人。男人们都是一上来就要要完就走,周淮安不也是想利用她?所以当周淮安骂她就像沙漠一样无情无义时,金镶玉回应道:你们也是这沙漠的一部分,只顾着自己,有没有想过别人呢?你们这些过客,达到目的就走,我们都一样,无情无义! 救忠良之后是周淮安的情义,希望与邱莫言一起安全离开也是周淮安的情义,但是,周淮安显然忽略了对金镶玉的情义。蕙性柔情忒可怜,镶玉真乃女中仙。我们这时都站在了这个开黑店的老板娘身边,尽管她是一个野蛮女友。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乱箭之下,金镶玉冒着生命危险把莫言的笛子捡了起来,莫言也投桃报李把她救了出来。金镶玉还给莫言笛子时说:你的笛子,别人施舍的东西我不要。依然至情至性,让人顿生怜惜和敬佩。决斗之中,受伤的莫言被流沙慢慢淹没,绝望的周淮安爱莫能助痛不欲生。还是金镶玉胸怀大局:周淮安,你要挺着,你是男人来的,你还要带孩子出关呢。一剑穿喉,周淮安和金镶玉幸运地斗垮了曹少钦。大漠之上,天地变色,风沙呼啸。朔风之中,孤独的竹笛成全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的执著追求。金镶玉一把火烧了自己经营多年的龙门客栈,追随周淮安而去,天涯海角任平生。
  
  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几多娇。作为男人,十五年时光让我从少年步入青年,但是金镶玉、邱莫言这两个女人的笑颜一直驻留我脑海挥之不去。金镶玉,或许是“玉在匣中叹,金钗土里埋”,也许是“金壁生辉玉玲珑”;邱莫言,也许是她希望和周淮安“记取年时,头白成双唱旧词。莫言秋晚,五日小春黄菊绽。”但是不是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周淮安说,龙门客栈,我再也不想看见你这里的落日。可是,我却不断地回首,回望龙门客栈的残阳,迎接金镶玉邱莫言刺向我的温柔一刀。
  
  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十五年前,茫茫大漠里,一间孤独的客栈,上演了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惊世骇俗的爱情悲喜剧。林青霞、张曼玉,这两个中国男人最爱的女人,在镜头面前展现出风格迥异的娇媚,已经彻底在烙在了我们的青春记忆里,永远不老。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川江耗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3: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发魔女传之于仁泰访谈

前言:

1994年,我第一次在学校附近的录像厅看到《白发魔女传》这部电影。当时身边有一个同学,比较饶舌的那种。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样渡过那漫长的一个半小时,萦绕在心头的羞愧、痛苦、愤怒直到现在还依稀记得。所有的情绪在走出录像厅的一霎那,在同学的刻薄言语中瞬间迸发,我突然坐在路边失声痛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和别人一起看青霞电影。之后,和那个同学成了陌路。现在,我已经完全不记得那个人的名字了。

12年后的某天,整理自己的东西,惊奇的发现居然自己已经有了这个电影的4个不同版本。什么时候买的呢?怎么会买了这么多?
于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关上门窗的我重新开始看这部电影。

这个最佳版本是青城的水痕小兄弟帮我买的,我惊喜的在里面发现导演有近20分钟访谈的花絮,翻译的很好,有很多我们以前不知道的内幕。正片的画质优良,目前最好的法国二区的版本。于是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导演访谈抄下来。

感谢青城,感谢水痕。




2004年 法国

拍摄《白发魔女》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拍摄这类型的电影,这种武装动作片。我们这个时期我再香港所拍的大部分影片都是警匪片、恐怖片、动作片、喜剧片......

而《白发魔女》是1993年初在香港与东方电影公司合作拍摄的,灵感源于一部很著名的武侠小说《白发魔女》“Bride With White Hair”。在我拍摄之前已经有两部关于《白发魔女》的电影,在60,70年代。我读过小说,被其中的角色深深吸引。所以我看了之前的两个电影版本,并且觉得可以制作出一个更具现代感的版本。
这就是这个计划的由来。

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尤其是爱情这方面的主题,有点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味道。两个人坠入爱河,但是由于社会、由于偏见的阻隔使他们无法在一起。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型的电影,所以我跟剧组的成员说,拍一部不一样的,有新鲜感的电影。因为我们没有任何规则限制,我想探索一些新的东西。所以,在技术上,在剧本的编写上,在拍摄的手法上,与以往的武侠文艺片不一样。我对所有人说这部影片将是一场悲剧歌剧,灯光、场景、服装......比真实来得还真。

我记得小时候看瑟吉欧.莱昂内(意大利导演)的电影,因为在他们影片里经常有演员的特写镜头。在这部影片中,两位主角都非常漂亮,所以我也有意采用特写镜头,同时我也得处理好特写与大场面拍摄的对比。至于服装,我没有选择中国的造型师,而是前往东京,拜访了为大部分黑泽明电影工作的造型师--艾咪.瓦达(著名服装造型师、和田惠美)。在影片的造型方面,她的确帮了我们很多。服装真的很漂亮,布料,质地.艾咪对于服装的布料非常讲究,纤维,我们尝试了好几个造型.

在拍摄初期,我们得处理很多问题.
首先是我们没有摄影棚,其次由于张国荣和林青霞得档期安排,我们不得不在暑期拍摄.6月到7月,在香港的某一个地方,天气非常的热,每天的气温高达37摄氏度.如果我们设法找到一个带有空调的摄影棚,我们会热死的.因为他们得穿着厚厚得服装.唯一能克服它得是,找个地方建个我们自己的摄影棚.所以我们就自己建了摄影棚.从地下室到天花板.我们得选一个高点的地方,空气新鲜点.白天我们没法拍摄.所有的镜头都是在夜间拍摄的,因为比较凉快.他们得打斗,得穿着厚厚得服装.这些限制了影片中色彩的选择.影片不能全部都是夜间得镜头.必须得有白天得镜头.所以我们得摄影师皮特鲍德嘉建议所有的镜头都在夜间拍摄,用灯光辅助使之呈现白天的状态,树林,内径装置,寺院......

由于我们资金有限,所以在拍摄方式上我必须很灵活.制片主任经常对我说:罗尼,如果你要一个完整德内景,有四面墙,我们做不到,该怎么办?
我跟皮特鲍德嘉说:"只拍一个角落怎么样?"
我们只需建一个角落,只需拍摄这个角落的动作,而不拍另一边的。
我们调用了几台升降机来协助摄影机的活动,使看上去象是真实的。
但事实上,大部分时候背景只是内景的一部分。我想这就是所谓电影的魅力吧。

林青霞有一种坚强的性格。我想这来自她的童年,在台湾,她很小就得开始工作。当你这么小就得开始工作,而且你想在这个行业工作,对于女孩子来说必须身体很坚强、很专注。而且你得处理好很多不同的状况。当我见到她的时候,距离在跟她合作有一段时间了。我很欣赏她的性情,有点男孩子的性格。她很健康,她知道她所想要的,而且她很漂亮。

当我看到她的时候,我就找到魔女了。
只有林青霞能够去饰演这个角色。
她很有说服力。

林青霞和张国荣都不会武功,但我想呈现给观众他们打斗的场面,而不是替身来表演的场面。怎么去拍摄这些镜头呢?使观众觉察不出一些动作跟真正会武功的演员演出来的差别。所以我们尝试加快摄影机的移动速度,而且与剪接师吴大伟进行剪接合成。在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电脑,我们使用的是一些旧式的机器。我们就想:为什么我们不把它拍摄成每秒10个图像呢?以往,都是每秒24个图像。先10个图像,然后再变成36个或24个图像,看看出来的效果如何。我们做了尝试发现效果很棒,我们成功的控制了动作,身体的移动。这是如此的不真实,但很有诗意。在跳跃中,身体的动作,鞭子、刀法......
这些增添了影片中的色彩,同时也遮盖了一些不足之处。

整个故事基于一种关系,一份关于一个女人跟一个男人的爱情。
故事真正的转折点,在于这个男人变得软弱的时候。尽管他很爱这个女人,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个关键的时刻时,男人在爱情上变得松懈。面对爱情,是女人她们会非常投入,非常坚定,她们会为了爱人无条件的去做任何事情。甚至在今天,在生活中我总是这么认为。女人是多情的,一旦她们坠入爱河,她们很坚强,在思想上比男人更坚定。
这就是主题。

有一个镜头拍摄他们在水中做爱,我不想隐瞒任何一个镜头。我希望演员能投入到角色中,能让爱欲吞没。于是我就跟张国荣说:“有一些动作我希望你能对林青霞做出来。我希望你能够碰她,触摸她的皮肤”。张国荣回答道:“这很容易,我没问题。”“我当然知道你没问题但林青霞呢?”他对我说:“我们去跟她说说。”皮特跟我们一起过去,我跟她解释说这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场景,是男女主角关系发展的一个决定性的时候。

林青霞说:“要全裸吗?”
“不,当然不是!但是我希望当中有动物的那种本能存在。”
她说:“到底哪个尺度呢?”
我说:“我也不知道,你们就跟着感觉走吧。”
她转向张国荣说:“你会带我入戏吧?”
“放心,我会照顾你的。”

我们便开始拍摄。
她表现得放松,张国荣也是。
这个场景拍的很成功。当我放给林青霞看的时候,她说:“啊!!!这段要用吗?”“当然要用啦!”这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做爱得场景中,演员必须要很放松,很自然,让他们意识到并不是在利用他们什么。主角亲昵场景,在中国的武侠片中似乎从来都是遮遮掩掩的,我对自己说这将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学习。

在男人跟女人角色的转换上,有点像是有一根线把他们的性别模糊了。特别是那对双胞胎,有一个弟弟一个姐姐,我相信他们有性的需求。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或许他们改变了角色,我们也不晓得。我觉得这将是一个看点,观众或许会感兴趣。也或者是我觉得这种尝试将会很有意思。所以我们在上面花了点心思。用一对双胞胎的想法,首先是视觉的冲击感强,同时跟影片的策划不谋而合。因为这是一件悲惨的事情。所以这对双胞胎也给予影片另一面感觉,同时也赋予影片一种超现实感。在人物性格上,我觉得这是很凄惨的,因为我是一个一出生就带有障碍的人。我一出生就患有疾病,所以我能理解如果一个人一出生就有残缺,心里会特别愤怒。这对双胞胎一出生就连在一起彼此无法分开,他们没有选择。

我觉得这是很有慑服力的。而且又因为一个是男人另一个是女人,这就多了很多限制。至于爱情呢,他们该怎么去享受呢?所以我觉得这会是很吸引人的一点。

在影片最后,我喜欢男主角把他们分成两个的想法。事实上,这个镜头里的台词也就是吴镇宇在影片中所说的话,是在片场临时想出来的。在原来的剧本中并没有台词。摄影机拍摄血喷出的场面,就这些。当我拍摄这个镜头的时候,我看着监视器,我心里想:“这不够,还缺点什么。”所有的人都问我缺什么了,需不需要调整演员的位置,我说不不不,他心里的某些东西,一种渴望。因此,我就想,何不让他说说一些话,比如我还没实现......感觉真棒。因为每次当我想象让我自己演的话,如果我可以选择,我很想知道如果没有脚走路,起来是怎么一种感觉。我真的是很想知道这种感觉为何,也是有这种渴望,让我有产生这种结尾的想法。
我让他这么说,大家都很喜欢这种结束法。

制作电影,就像在旅行,我总是这么想的。像一次探索,你有一个主意,你想把它落实到现实中,你得去探索。跟你的灵感走,不要限制自己,敞开你的心。慢慢地,我们尝试了不同地东西,新鲜的东西,有一些东西潜移默化中,在你的脑中扎根了。你没法说清楚的。通过各个方面的协调,象图像、服装、剧情......

《白发魔女》这部电影我对此有个整体的控制,从最初剧本到改编,找片场,影片总体的方方面面,都是我在把握,这有助于各方面的协调一致。不象在好莱坞,我没有这种把握,因为我还只是刚刚开始。

这是香港的第一部影片用数码的降噪系统进行配音,因为那个时候很少人会关注声音的处理。我是那种对声音效果很在意的导演,因为声音和图像一样重要。所以我说服合作伙伴让我到加拿大,我们运用降噪系统立体声技术对整部影片进行混合录音。

所以《白发魔女》这部影片对我来说是一个尝试的机会,观众反映很好。
对此,我觉得很满足。


后记:

看着屏幕上儒雅斯文的导演侃侃而谈,我惊觉,原来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这个样子的,印象中似乎应该是个不知天高地厚言语犀利的后生小子。
于仁泰的英语程度很好,17分钟的访谈,思维敏捷,说话条理清晰.
不知今后他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


2006.7.24-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3: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纷繁乱世难由己 《滚滚红尘》叹情深

夜深人静的时候,蓦然回首前尘,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尘封多年的记忆里,总有一些人,是我们一直隐隐约约惦记着的;总有一些事,是我们一直想忘却又偏偏忘不了的;亦总有一些电影,是我们一旦想起,便会情不自禁唏嘘不已的……对我而言,《滚滚红尘》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电影的主要年代背景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后期,而那时正是近代中国时局动荡不安的年代,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大环境下,人能活着,已属不易,倘若还想再来谈及什么感情,则似乎是件很奢侈的事情。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旦动了心,动了情,往往也就身不由己了。

  都说乱世莫道儿女情,其实乱世儿女情更深。而《滚滚红尘》说得正是这样一个乱世情深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角名叫沈韶华,她出身不俗,才华横逸,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她的一生,完全是为了爱而生。如果她爱的是一名寻常男人,或许她就不必承担命运上那凄艳的煎熬,然而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她最终爱上的是那个叫章能才的男人,于是她的人生也随之变得跌宕起伏。

  说她幸运,是因为茫茫人海,知音难觅,而能才恰好正是懂她的那个人。韶华之前虽身为千金小姐,但少年丧母,父亲对她又极为冷漠,因此在她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爱与被爱的。章能才温文尔雅,成熟稳重,对她又彬彬有礼,细心体贴,百般呵护,物质上无需她过多言语,便知她的所爱所需,自行悄然买来,给她惊喜;精神上他是她的忠实读者,三言两语,即有共鸣……试问这样知冷识热的人儿如何能令她不为之心动?

  然而遇上能才,亦是她的不幸。首先是因为前者的身份过于敏感特殊:他是一个“汉奸”;其次是因为他的性格沉稳的有些懦弱,缺乏担当,为了他,韶华曾被千夫所指,遭人欺负;为了他,韶华曾毅然抛下一切,万里情奔……她别无他求,她只要他爱她!可是谁料想到头来,他终究是负了她。如梦人生芳心碎,空对落花清泪垂。如果说身体上的创伤可以由药品与时间来治愈,那么心灵上的创伤则不是几句“对不起”就能轻易拂平的。

  不过伤的越重,这段情也就越发地刻骨铭心。对于这样一段爱情,韶华爱的热烈且纯粹,犹如扑火的灯蛾,纵是被烧的遍体鳞伤也从不言悔;而能才呢,他不是不爱韶华,只是他远比韶华现实,在成长过程中他所遭遇的沧桑以及本身身份的特殊性令他对未来感到茫然,甚至恐惧——说到底他不过是个在乱世之中随波逐流的平凡男人,他如何能负担韶华的如此深情?于是在那场爱情战役里,韶华拼尽全力,勇往直前,而他却节节败退,最终溃不成军。

  而与能才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那位余老板。他粗鄙、庸俗、外形委琐……远远望之,已令人心生厌恶。然而在韶华受欺负的时候,挥着军刀来保护她的人是他;在韶华穷困潦倒时,细心照顾她的人是他;在韶华受伤时,经常来看望她的人是他;在韶华没能坐上客船的时,毅然跳上岸誓与她同生共死的人还是他!

  反观能才,他又为韶华做过什么?!——真是绝妙的讽刺!这样的男人,不要也罢!

  其实韶华不是没下过决心要与过去一刀两断的,可是多年后在那条纷乱的街道上,只因能才的一句哑语“我,爱,你”,便又令她再次沦陷。不管怎样,她,还是爱他。为了爱情,她毅然把生的机会留给了那个懦弱的男人。

  码头人海中的那一放手,对于能才与韶华而言,既是生离,又是死别了。在之后的四十年里,能才是在无尽的回忆以及悔恨中度过的;而韶华呢,她又是以怎样的心情去独自面对那漫长寂寥的人生的呢?我不得而知。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世的我,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想是人世间的错,或前世流传的因果,终生的所有,也不惜获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或许,他们谁都没有错。如果要怪,就怪生错在了那个动荡的年代。在看尽人世间的生老病死,尝尽了红尘中的悲欢离合之后,彼此的生命已经浸透了岁月无力的感伤,唯一的欣慰,或许,就是自己曾真的爱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3: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窗外》



相当巧合的事,青霞的处女作也正是琼瑶的第一作品《窗外》。所以这部电影意义重大,就像师傅说的那样,江雁容在窗前的一托腮,从此托起了一个青霞王朝。此后的二十多年里,纵然有过低潮与惨淡的时候,然而林青霞这三个字已经是永载电影史册了。

很多人认为青霞是靠出演琼瑶作品成名的,这句话有失偏颇。还有不少介绍性文章中都有提到青霞在1972年所拍摄的《窗外》是文艺片的经典之作。其实这部《窗外》的拍摄完全与琼瑶没有关系,她也没有参与影片的任何制作过程。而且,影片在拍摄完成之后还遭到封杀,台湾的观众并未看到《窗外》。青霞与琼瑶名符其实的第一次合作,应该是1977年的《我是一片云》。她是依靠第二部电影《云飘飘》中的小妹一角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短短一年之间,马上成为当时台湾最为炙手可热的当红女星。

然而《窗外》虽然遭到封杀,但是这部作品的意义的确是青霞此后的任何一部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因为这代表着开端,无可替代的开端。《窗外》的故事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这是带着作者本人经历的作品。一段有缘无份凄惨的师生之恋。从前我曾经在中央六套上看过一个片断,已是少妇的江雁容躲在廊柱的后面看着如同槁木死灰一般的康南泪如雨下。青霞那份娇小碎弱不禁令人心生怜爱。但是当我真正完整的观看了《窗外》之后,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尚有许多不足之处。

宋存寿导演的功力非凡,在镜头剪接以及配乐上都是恰到好处。角色形象更是令人满意,尤其是青霞所饰的江雁容,真的是要感谢宋导和星控杨奇的独到眼光了,那份清纯,瘦小,还有忧郁的神情,虽然演技生涩,但没人会否认青霞是江雁容当之无愧的不二人选。然而片中人物情感描写却少了几分凄美的感觉,让人无法对江康二人产生无限的同情。这很可能是从小说改编到电影剧本上的一个失误之处,我没有看过琼瑶的任何一部小说,但我相信小说《窗外》中的内容远远多于我在电影中所看到,电影套用了其的框架。对于康南在江雁容内心最为失落无助的时候是如何给她以力量和安慰,以及两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刻骨铭心的感情并没有好好交待清楚。我并不喜欢琼瑶的作品,这一点从我对《窗外》中雁容一家的厌恶之情便可以看出来,他们是以很极端的形象出现在我的眼前的,彻头彻尾的冷血动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年的那段经历给了琼瑶女士以心灵上的极大伤害?

但无论怎么说,还是去好好纪念一番这部青霞的处女作吧。没有江雁容,我们不会看到东方不败,不会看到云之凡,还有那些值得我们去抒发无限感慨的经典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 14: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经常看她的武打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 21: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喜欢看他拍的武打 片,支持下 [s: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 21: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为林青霞三个字也要进来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 21: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好美的说。。。是lz自己写得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 23: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都好喜歡她~~
覺得她是第一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 00: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и谋眔眎琭??眏?,?產?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 09: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滚滚红尘这部电影很经典,她的东方不败也在影视圈掀起了反串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4-5-18 18:24 , Processed in 0.3104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