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07
威望 点
主场币 元
贡献值 点
好评度 点
人气值 点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精华
注册时间2006-2-13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收听
|
看了大家关于PK人员位置的帖子,我就一点观点表达我的个人见解,我认为,现在中国队的情况用两个高大的副攻完全有可能
同时,谢谢ID是有没有无所谓这位朋友给我提的一些错误,因为我写的有点乱,所以没表达清楚,我觉得他画的很好,比我画的好,我也拿来用下,大家看起来更清楚了
第一轮
标准站位
杨昊 周苏红 薛明
蕊蕊 冯坤 王一梅
战术站位如下
-------------------------------------------------------------------------------------
薛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昊 周苏红
张娜(换蕊蕊) 冯坤 王一梅
----------------------------------------------------------------------------
第二轮 标准站位
蕊蕊 杨昊 周苏红
冯坤 王一梅 薛明
战术战位如下
-------------------------------------------------------------------
蕊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昊 周苏红
张娜( 薛明)
冯坤 王一梅
---------- ----------------------------------------------------------
第三轮标准站位
冯坤 蕊蕊 杨昊
王一梅 薛明 周苏红
----------------------------------------------------------------------------------------------
冯坤
- - 蕊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昊
张娜( 薛明) 周苏红
王一梅
-------------------------------------------------------------------
第四轮 标准站位
王一梅 冯坤 蕊蕊
薛明 周苏红 杨昊
战术战位如下
---------------------------------------------------------------------------------------
蕊蕊
王一梅 - - -冯坤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娜( 薛明) 周苏红 杨昊
--------------------------------------------------------------------------------------
第五轮 标准站位
薛明 王一梅 冯坤
周苏红 杨昊 蕊蕊
战术战位如下
------------------------------------------------------------------------------------
薛明 冯坤
-王一梅 - - - - - - - - - - - - - - - - - -
周苏红 杨昊 张娜(换蕊蕊)
--------------------------------------------------------------------------------------
第六轮 标准站位
周苏红 薛明 王一梅
杨昊 蕊蕊 冯坤
战术战位如下
-------------------------------------------------------------------------
薛明
- - - - - - -王一梅- - - - - - - - - - - - - - - - - -
周苏红
杨昊 张娜(换蕊蕊)冯坤
-------------------------------------------------------------------------
第一章 原有接发球体系
如果使用刘作为小副攻,那么一传体系就是 1主攻+1自由人+1接应+1副攻,根据每个人的站位,或多或少相互照顾一下
以前王丽娜打大主攻的时候,张娜换蕊蕊(大平)3轮,换丽娜2轮,有时候,丽娜刚发好球的那轮,是有一个一传不错的人上来换她的.那么当时的一传体系还是有很大保证的,同时也兼顾了每个人不同战位所能接一传的范围,保证了一传的稳定性~同时刘在后排的防守能力也比较出色.也提高了防守的质量
第二章 六轮接发球轮次的详解
我们开始根据中国队的6轮站位表来论证使用2个大副攻的可能性,那么我们的一传体系就变成了 1主攻+1接应+1自由人体系,采用双高大副攻的理由是前排副攻的拦网高度增加,同时由于主攻不再被换下,参与后排进攻,那么自由人就可以替2个副攻接6轮一传.
第一轮
中国队的二传是中一二站位,只有这一轮接发球比较的困难,那就是冯从6号位插上传球那一轮,此时王一梅刚发完球,此时杨昊刚转上4号位,周苏红正好在3号位,她撤到5号位接一传,一般站在杨昊的后面,然后偏一点6号位,接完一传跑大半个场地打双背飞或者交叉,由于王一梅发完球后站1号位的角上,此时张娜必须照顾到王一梅的1号位和冯从6号位插上留下的空挡,也就是要接1号位,号位的大部分区域~留下5号位和偏6号位一点的位置给周,杨主要负责前区球和5号位直线的球,2004年,巴洛斯跳发就是这轮,所以感觉一直不到位,因为张娜必须照顾大半个后排区域~这个时候张娜替的还是副攻,张娜就必须保护大主攻,以前采取的办法是换个接一传的上来顶掉王丽娜,现在由于王一梅后排不换下,那么就只能靠张娜和周苏红了.
第二轮
王一梅打大主攻,那么下面发球的就是小副攻,以前刘亚男发球后,张娜就换下王丽娜,而现在由于王一梅后排不换,那么张娜继续换小副攻,这个时候张娜就又换到了1号位,但王一梅站在6位不接一传,张娜就站到6号位接一传,此时站在2号位的周苏红撤到1号位的区域接一传,负责1号位,张娜负责6号位以及5号位的小部分区域, 因为4号位是副攻,那么轮到3号位的杨昊从3号位后撤,负责5号位大部分的一传
第三轮
下一轮是周苏红发球,那么就出现了冯在4号位,,副攻在3号位,杨昊在2号位的情况,杨不打2号位,那么就再撤回5号位和4号位的结合部,副攻站在冯的右后面一点点,也就是3号位和4号位的结合部,,有时候当对方是大力跳发的时候,杨就再退一点到5号位.副攻继续站在3和4之间,冯站在副攻身后(此刻人员的密集度比较偏4号位)那么,周就要负责2号位,1号位的大扇区,张娜负责6号位和5号位的后半区,这一轮是对周苏红考验比较大的,不过由于是后排,不用参与进攻,那么相对就可以照顾面大点.
第4轮
杨昊发球后,后排就是杨,周,张3人,一传,问题不大
第5轮
是大副攻发球,发完后,张换大副攻,后排依然是3人接一传,问题不大
第6轮
冯发完球后,从1号位插上,周正好轮4号位前排,退下到5号位接一传,接5号位的大部分,杨在接5号位小部分和6号位的大部分,照顾一下周的进攻 同时张接1号位和6号位的小部分,.
第三章 国际上采取此接发球体系的队伍
2006年,俄罗斯队接一传的是SOKO ,GODI, 和自由人,加莫娃不接一传,到后排也不换,自由人换两个高大副攻,其实俄罗斯的一传远比中国队紧张,毕竟GODI的一传和杨比,还是有差距的,不过由于俄罗斯的进攻能力强,那么,一传的要求就相对要求低点~~所以这样的人员配置接一传是可以的
同样,,中国队使用2大副攻也是可以的~,只不过一传体系有2轮比较吃紧,同时,要看杨小姐的一传的状态,
同时必须使用周苏红~~3人接一传,如果实力平均,每人接的面积就是1/3,考虑到要照顾杨小姐的一传和进攻,那么基本上一传就是杨接其中的1/4,周和张接剩余的3/4,当然,当周轮到前排时候,杨就会稍微多接点区域.
所以,经过论证,中国队使用两副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站位和一传完全在可以完成的范围之内,当然,这只是论证一种可能性,如果陈不敢冒险用2个高个的,那么就恢复到04年的摸样了.使用2个高大副攻,这就对我们的一传提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杨的一传,压力会比以前大一点~同时,由于王一梅的不下场,那么势必在后排的防守上又会差一点.所以每个打法都有他的好处和坏处,但现在强度的高度越来越高,对拦网的要求也就更高了,高副攻是防守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主攻在后排参与进攻,有丰富了进攻手段,至于今后会采取一高一矮,还是两高,就看战术的需要了 |
-
一传6轮轮次站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