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4791|回复: 80

新加了蜡笔小新画的图和逻辑图共两张~~~用一传站位体系来论证中国队采用两个高大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6 04: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大家关于PK人员位置的帖子,我就一点观点表达我的个人见解,我认为,现在中国队的情况用两个高大的副攻完全有可能

同时,谢谢ID是有没有无所谓这位朋友给我提的一些错误,因为我写的有点乱,所以没表达清楚,我觉得他画的很好,比我画的好,我也拿来用下,大家看起来更清楚了


第一轮
标准站位

杨昊      周苏红       薛明
蕊蕊      冯坤       王一梅

战术站位如下
-------------------------------------------------------------------------------------
               薛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昊         周苏红
     张娜(换蕊蕊) 冯坤    王一梅      
----------------------------------------------------------------------------



第二轮 标准站位

蕊蕊      杨昊       周苏红
冯坤      王一梅     薛明

战术战位如下
-------------------------------------------------------------------
蕊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昊         周苏红   
      张娜( 薛明)      
冯坤 王一梅
---------- ----------------------------------------------------------


第三轮标准站位

冯坤      蕊蕊       杨昊
王一梅     薛明      周苏红
----------------------------------------------------------------------------------------------
冯坤
- - 蕊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昊     
张娜( 薛明)   周苏红
王一梅
-------------------------------------------------------------------

第四轮 标准站位

王一梅      冯坤       蕊蕊
薛明      周苏红      杨昊

战术战位如下
---------------------------------------------------------------------------------------
        蕊蕊
王一梅 - - -冯坤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娜( 薛明)     周苏红     杨昊
--------------------------------------------------------------------------------------


第五轮 标准站位

薛明      王一梅     冯坤
周苏红      杨昊      蕊蕊

战术战位如下
------------------------------------------------------------------------------------
薛明            冯坤
-王一梅 - - - - - - - - - - - - - - - - - -   
  
周苏红      杨昊      张娜(换蕊蕊)
--------------------------------------------------------------------------------------


第六轮 标准站位

周苏红      薛明      王一梅
杨昊       蕊蕊      冯坤

战术战位如下
-------------------------------------------------------------------------
    薛明   
-  - - - - - -王一梅- - - - - - - - - - - - - - - - - -  
      
周苏红
      杨昊    张娜(换蕊蕊)冯坤  
-------------------------------------------------------------------------
                 



                  第一章 原有接发球体系
如果使用刘作为小副攻,那么一传体系就是 1主攻+1自由人+1接应+1副攻,根据每个人的站位,或多或少相互照顾一下

以前王丽娜打大主攻的时候,张娜换蕊蕊(大平)3轮,换丽娜2轮,有时候,丽娜刚发好球的那轮,是有一个一传不错的人上来换她的.那么当时的一传体系还是有很大保证的,同时也兼顾了每个人不同战位所能接一传的范围,保证了一传的稳定性~同时刘在后排的防守能力也比较出色.也提高了防守的质量



                  第二章 六轮接发球轮次的详解

我们开始根据中国队的6轮站位表来论证使用2个大副攻的可能性,那么我们的一传体系就变成了 1主攻+1接应+1自由人体系,采用双高大副攻的理由是前排副攻的拦网高度增加,同时由于主攻不再被换下,参与后排进攻,那么自由人就可以替2个副攻接6轮一传.

第一轮
中国队的二传是中一二站位,只有这一轮接发球比较的困难,那就是冯从6号位插上传球那一轮,此时王一梅刚发完球,此时杨昊刚转上4号位,周苏红正好在3号位,她撤到5号位接一传,一般站在杨昊的后面,然后偏一点6号位,接完一传跑大半个场地打双背飞或者交叉,由于王一梅发完球后站1号位的角上,此时张娜必须照顾到王一梅的1号位和冯从6号位插上留下的空挡,也就是要接1号位,号位的大部分区域~留下5号位和偏6号位一点的位置给周,杨主要负责前区球和5号位直线的球,2004年,巴洛斯跳发就是这轮,所以感觉一直不到位,因为张娜必须照顾大半个后排区域~这个时候张娜替的还是副攻,张娜就必须保护大主攻,以前采取的办法是换个接一传的上来顶掉王丽娜,现在由于王一梅后排不换下,那么就只能靠张娜和周苏红了.

第二轮
王一梅打大主攻,那么下面发球的就是小副攻,以前刘亚男发球后,张娜就换下王丽娜,而现在由于王一梅后排不换,那么张娜继续换小副攻,这个时候张娜就又换到了1号位,但王一梅站在6位不接一传,张娜就站到6号位接一传,此时站在2号位的周苏红撤到1号位的区域接一传,负责1号位,张娜负责6号位以及5号位的小部分区域, 因为4号位是副攻,那么轮到3号位的杨昊从3号位后撤,负责5号位大部分的一传

第三轮
下一轮是周苏红发球,那么就出现了冯在4号位,,副攻在3号位,杨昊在2号位的情况,杨不打2号位,那么就再撤回5号位和4号位的结合部,副攻站在冯的右后面一点点,也就是3号位和4号位的结合部,,有时候当对方是大力跳发的时候,杨就再退一点到5号位.副攻继续站在3和4之间,冯站在副攻身后(此刻人员的密集度比较偏4号位)那么,周就要负责2号位,1号位的大扇区,张娜负责6号位和5号位的后半区,这一轮是对周苏红考验比较大的,不过由于是后排,不用参与进攻,那么相对就可以照顾面大点.

第4轮
杨昊发球后,后排就是杨,周,张3人,一传,问题不大

第5轮
是大副攻发球,发完后,张换大副攻,后排依然是3人接一传,问题不大

第6轮
冯发完球后,从1号位插上,周正好轮4号位前排,退下到5号位接一传,接5号位的大部分,杨在接5号位小部分和6号位的大部分,照顾一下周的进攻 同时张接1号位和6号位的小部分,.


                               第三章 国际上采取此接发球体系的队伍
2006年,俄罗斯队接一传的是SOKO ,GODI, 和自由人,加莫娃不接一传,到后排也不换,自由人换两个高大副攻,其实俄罗斯的一传远比中国队紧张,毕竟GODI的一传和杨比,还是有差距的,不过由于俄罗斯的进攻能力强,那么,一传的要求就相对要求低点~~所以这样的人员配置接一传是可以的

同样,,中国队使用2大副攻也是可以的~,只不过一传体系有2轮比较吃紧,同时,要看杨小姐的一传的状态,
同时必须使用周苏红~~3人接一传,如果实力平均,每人接的面积就是1/3,考虑到要照顾杨小姐的一传和进攻,那么基本上一传就是杨接其中的1/4,周和张接剩余的3/4,当然,当周轮到前排时候,杨就会稍微多接点区域.

所以,经过论证,中国队使用两副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站位和一传完全在可以完成的范围之内,当然,这只是论证一种可能性,如果陈不敢冒险用2个高个的,那么就恢复到04年的摸样了.使用2个高大副攻,这就对我们的一传提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杨的一传,压力会比以前大一点~同时,由于王一梅的不下场,那么势必在后排的防守上又会差一点.所以每个打法都有他的好处和坏处,但现在强度的高度越来越高,对拦网的要求也就更高了,高副攻是防守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主攻在后排参与进攻,有丰富了进攻手段,至于今后会采取一高一矮,还是两高,就看战术的需要了

一传6轮轮次站位表

一传6轮轮次站位表
 楼主| 发表于 2007-3-16 04: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大家关于PK人员位置的帖子,我就一点观点表达我的个人见解,我认为,现在中国队的情况用两个高大的副攻完全有可能

同时,谢谢ID是有没有无所谓这位朋友给我提的一些错误,因为我写的有点乱,所以没表达清楚,我觉得他画的很好,比我画的好,我也拿来用下,大家看起来更清楚了


第一轮
标准站位

杨昊      周苏红       薛明
蕊蕊      冯坤       王一梅

战术站位如下
-------------------------------------------------------------------------------------
               薛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昊         周苏红
     张娜(换蕊蕊) 冯坤    王一梅      
----------------------------------------------------------------------------



第二轮 标准站位

蕊蕊      杨昊       周苏红
冯坤      王一梅     薛明

战术战位如下
-------------------------------------------------------------------
蕊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昊         周苏红   
      张娜( 薛明)      
冯坤 王一梅
---------- ----------------------------------------------------------


第三轮标准站位

冯坤      蕊蕊       杨昊
王一梅     薛明      周苏红
----------------------------------------------------------------------------------------------
冯坤
- - 蕊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昊     
张娜( 薛明)   周苏红
王一梅
-------------------------------------------------------------------

第四轮 标准站位

王一梅      冯坤       蕊蕊
薛明      周苏红      杨昊

战术战位如下
---------------------------------------------------------------------------------------
        蕊蕊
王一梅 - - -冯坤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娜( 薛明)     周苏红     杨昊
--------------------------------------------------------------------------------------


第五轮 标准站位

薛明      王一梅     冯坤
周苏红      杨昊      蕊蕊

战术战位如下
------------------------------------------------------------------------------------
薛明            冯坤
-王一梅 - - - - - - - - - - - - - - - - - -   
  
周苏红      杨昊      张娜(换蕊蕊)
--------------------------------------------------------------------------------------


第六轮 标准站位

周苏红      薛明      王一梅
杨昊       蕊蕊      冯坤

战术战位如下
-------------------------------------------------------------------------
    薛明   
-  - - - - - -王一梅- - - - - - - - - - - - - - - - - -  
      
周苏红
      杨昊    张娜(换蕊蕊)冯坤  
-------------------------------------------------------------------------
                 



                  第一章 原有接发球体系
如果使用刘作为小副攻,那么一传体系就是 1主攻+1自由人+1接应+1副攻,根据每个人的站位,或多或少相互照顾一下

以前王丽娜打大主攻的时候,张娜换蕊蕊(大平)3轮,换丽娜2轮,有时候,丽娜刚发好球的那轮,是有一个一传不错的人上来换她的.那么当时的一传体系还是有很大保证的,同时也兼顾了每个人不同战位所能接一传的范围,保证了一传的稳定性~同时刘在后排的防守能力也比较出色.也提高了防守的质量



                  第二章 六轮接发球轮次的详解

我们开始根据中国队的6轮站位表来论证使用2个大副攻的可能性,那么我们的一传体系就变成了 1主攻+1接应+1自由人体系,采用双高大副攻的理由是前排副攻的拦网高度增加,同时由于主攻不再被换下,参与后排进攻,那么自由人就可以替2个副攻接6轮一传.

第一轮
中国队的二传是中一二站位,只有这一轮接发球比较的困难,那就是冯从6号位插上传球那一轮,此时王一梅刚发完球,此时杨昊刚转上4号位,周苏红正好在3号位,她撤到5号位接一传,一般站在杨昊的后面,然后偏一点6号位,接完一传跑大半个场地打双背飞或者交叉,由于王一梅发完球后站1号位的角上,此时张娜必须照顾到王一梅的1号位和冯从6号位插上留下的空挡,也就是要接1号位,号位的大部分区域~留下5号位和偏6号位一点的位置给周,杨主要负责前区球和5号位直线的球,2004年,巴洛斯跳发就是这轮,所以感觉一直不到位,因为张娜必须照顾大半个后排区域~这个时候张娜替的还是副攻,张娜就必须保护大主攻,以前采取的办法是换个接一传的上来顶掉王丽娜,现在由于王一梅后排不换下,那么就只能靠张娜和周苏红了.

第二轮
王一梅打大主攻,那么下面发球的就是小副攻,以前刘亚男发球后,张娜就换下王丽娜,而现在由于王一梅后排不换,那么张娜继续换小副攻,这个时候张娜就又换到了1号位,但王一梅站在6位不接一传,张娜就站到6号位接一传,此时站在2号位的周苏红撤到1号位的区域接一传,负责1号位,张娜负责6号位以及5号位的小部分区域, 因为4号位是副攻,那么轮到3号位的杨昊从3号位后撤,负责5号位大部分的一传

第三轮
下一轮是周苏红发球,那么就出现了冯在4号位,,副攻在3号位,杨昊在2号位的情况,杨不打2号位,那么就再撤回5号位和4号位的结合部,副攻站在冯的右后面一点点,也就是3号位和4号位的结合部,,有时候当对方是大力跳发的时候,杨就再退一点到5号位.副攻继续站在3和4之间,冯站在副攻身后(此刻人员的密集度比较偏4号位)那么,周就要负责2号位,1号位的大扇区,张娜负责6号位和5号位的后半区,这一轮是对周苏红考验比较大的,不过由于是后排,不用参与进攻,那么相对就可以照顾面大点.

第4轮
杨昊发球后,后排就是杨,周,张3人,一传,问题不大

第5轮
是大副攻发球,发完后,张换大副攻,后排依然是3人接一传,问题不大

第6轮
冯发完球后,从1号位插上,周正好轮4号位前排,退下到5号位接一传,接5号位的大部分,杨在接5号位小部分和6号位的大部分,照顾一下周的进攻 同时张接1号位和6号位的小部分,.


                               第三章 国际上采取此接发球体系的队伍
2006年,俄罗斯队接一传的是SOKO ,GODI, 和自由人,加莫娃不接一传,到后排也不换,自由人换两个高大副攻,其实俄罗斯的一传远比中国队紧张,毕竟GODI的一传和杨比,还是有差距的,不过由于俄罗斯的进攻能力强,那么,一传的要求就相对要求低点~~所以这样的人员配置接一传是可以的

同样,,中国队使用2大副攻也是可以的~,只不过一传体系有2轮比较吃紧,同时,要看杨小姐的一传的状态,
同时必须使用周苏红~~3人接一传,如果实力平均,每人接的面积就是1/3,考虑到要照顾杨小姐的一传和进攻,那么基本上一传就是杨接其中的1/4,周和张接剩余的3/4,当然,当周轮到前排时候,杨就会稍微多接点区域.

所以,经过论证,中国队使用两副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站位和一传完全在可以完成的范围之内,当然,这只是论证一种可能性,如果陈不敢冒险用2个高个的,那么就恢复到04年的摸样了.使用2个高大副攻,这就对我们的一传提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杨的一传,压力会比以前大一点~同时,由于王一梅的不下场,那么势必在后排的防守上又会差一点.所以每个打法都有他的好处和坏处,但现在强度的高度越来越高,对拦网的要求也就更高了,高副攻是防守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主攻在后排参与进攻,有丰富了进攻手段,至于今后会采取一高一矮,还是两高,就看战术的需要了
发表于 2007-3-16 04: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帮顶,熬夜写出的文字不容易。睡一觉起来再细细拜读! [s:138]
PS:菲林兄最好把六个轮次的接发球战位图画出来,这样大家好理解些。[s:85]
大致浏览了一遍,两个感受:1,去年的两人接发球已经让我怕怕了,尤其是其中一人还要跑战术;
             2,大梅的一传潜力开发成实力该多好![s: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08: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
===============
老的老 小的小
何意做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08: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一梅把一传练出来就什么事儿都简单了!

[s:138] [s:138] [s:1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08: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看到轮次就头疼,不知道论坛有没有讲跑位的帖子,搜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08: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在理 希望中女排能够解决各种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09: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并不是很有用的样子,如果二轮比较吃紧的话很容易让对方找人找区的,会丢好多分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09: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分析的详细呀 好呀
[s: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09: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图画图,说着我看着脑袋都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09: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解释一下张娜换刘亚男的原因?
我总觉得张娜的防守不如刘4。。。。
又不是说自由人一定要上场,如果不换大主攻就在下面拍手就好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09: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2006年,陈忠和已经试过自由人换两副攻了,而且试验了不是一场两场,由于两个主攻一传不是很理想,特别是王一梅不接一传,出现了周苏红和张娜两人接一传的轮次,一传效果很不理想.事实上要张娜负责大半场一传,那等同于自杀.


所以后来不得以放弃了这种思路,当然如果王一梅也纳入到一传体系中来,那这种一传体系可能还靠谱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09: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强迫王一梅接一传不知道会不会比Haneef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09: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人一传现在看基本是异想天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10: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一看那么多字,脑袋就大了,先顶一下吧,以后再看。
排球简直太复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10: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始终觉得大梅的手感和卡位意识不错,有时候防守起来也是有板有眼的。应该说,接一传对她难度不是太大,难的是接完之后再参与后攻或者在4号位再攻击。
记得以前韩国队的几个主攻就是参与接一传,然后迅速跑到四号位进攻的。双快一游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10: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并不是让大主攻闲着,而是让小主攻不接一传。。。加莫娃是小主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11: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中国现在已经在弱化亚南的一传任务
她现在在后排只呆一轮
所以可以看作这样一个信号:等小副攻的进攻练出来后中国队肯定是使用两个高个副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11: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06年中國女排就是打樓主所描述的站位。當中的變化主要有一點:梅在後排大部份會被保護,以打後攻,但有時後防吃緊,梅在後排就會由張娜入替,以娜、南和炮炮保証後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6 11: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仔细看了楼主的大作,觉得的确有点道理,不过杨昊的一传是不是就出问题能行吗,在05,06年刘4后排被换下开始,总觉得一传到位率不太好,防守也不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5-5-15 18:44 , Processed in 0.39756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