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1596|回复: 1

排球技術發展及排球分類詳細說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0 10: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風格打法的分化
  從1949年第1屆世界男排錦標賽,到1972年第20屆奧運會排球賽,其間20多年,由於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特色不同,身體素質不同,技戰術發展水準不同,認識方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風格打法。

  “力量排球”,以前蘇聯、保加利亞、波蘭男排為代表,他們身材高大,彈跳力強,以兇狠扣殺取勝。

  “技巧排球”,以捷克斯洛伐克男排為代表,他們善於用腦,輕打軟吊,以巧取勝。

  從1949年到1962年,由於當時其他球隊無法阻擋強有力的扣殺或有高度技巧和戰術目的的熟練進攻,力量派和技巧派一時在世界大賽中出盡風頭。“高度排球”,以前民主德國男排為代表,二傳球高離地7~8米,扣球手慢起高跳,以高度的保險性將球扣人對方。

  1964年以後,隨著排球規則的修改,使扣球與攔網的空中之爭日趨激烈,單純以力量或技巧的進攻最後都歸於失敗。在1969年和1970年的世界大賽上,高度派以其高舉高打、高攔高扣連獲世界冠軍。

  “配合排球”,以日本、中國男排為代表,他們主要以默契配合,集體智慧,快速善變來達到取勝的目的。

  1972年第20屆奧運會上,日本男排打敗了以高度排球稱王的前民主德國隊,獲得冠軍,亞洲男排第一次在世界性大賽中奪魁。由中國隊創造,經日本隊發展了的配合排球首次登上了世界排球運\動的高峰。

  在世界女排天地,以前蘇聯女排為代表的“進攻型”打法,注重進攻能力和力量,包攬50年代的世界冠軍。以日本女排為代表的“防守型”打法,以頑強的防守,出色的發球,在1962年打破了前蘇聯的壟斷,獲得世界冠軍。這以後,世界女排進人了日蘇對壘的時代,進攻型打法和防守型打法交替獲勝。

  (二)不同流派的趨同

  1972年以後,世界各隊開始學習日本打法,在自己傳統技戰術打法的基礎上,吸取了快速的特點,改變了原有那種重攻輕防,追求單一技術技巧或單憑力量與 高度的打法,把高度、力量、技巧、速度、配合有機地結合起來,各流派趨向結合、交融,各流派間界線開始 模糊,歐亞不同的戰術體系在相互取長補短中逐漸融合。

  男排中,首先是波蘭隊取得了成功,他們以戰術多變、攻防結合的打法,連獲1974年世界錦標賽和1976年奧運會冠軍。隨後前蘇聯隊、美國隊、義大利隊、巴西隊、荷蘭隊等,以基本功紮實、戰術多變、攻防全面、高快結合的特點在世界大賽中摘取金牌。80年代中期之後,快速多變的打法、佔有空中優勢、完美無缺的技術成了現代高水準排球隊必須具備的,有決定意義的,必不可少的取勝因素,它使得以往的各流派在高水準、高層次上綜合。女排中,首先是南北韓女排、古巴女排朝著這一目標衝擊。隨後是中國女排,以全攻全守、快速反擊的獨特打法,從1981年至1986年連續五次獲得世界冠軍。繼中國女排之後,俄羅斯、古巴、巴西等女排,走的也是一條攻守兼備、高快結合的道路,原來那種只重進攻或只重防守的打法已經落後。

  (三)沙灘排球的興起

  20世紀初排球運動逐漸移到室外。由於它的運\動量可大可小,參加人數可多可少,引起了男女老幼的喜愛。在海濱、遊樂場、體育場到處都能見到排球。

  沙灘排球最早出現在20年代美國的加裏福尼亞州,其在美國的開展比競技排球更為廣泛,被視為美國排球的“國粹”。一到夏季,人們便涌向海灘,架起球網,在柔松的沙灘上,充足的陽光下,盡情地跳躍、滾翻、 魚躍。人們還把游泳、沖浪、打排球結合起來,享受著大自然賦予人類的樂趣。

  後來這種海灘娛樂形式被越來越多崇尚戶外運動的人所喜愛,並逐漸風靡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地中海沿岸國家。隨著時間的推移,沙灘排球的觀賞性越來越強,參與沙灘排球的人數呈幾何數字增長。沙灘排球規則逐步建立,4人制、3人制、2人制代替了6人制,繩子代替了劃線,沙灘排球逐漸演變成一種競技體育運動,並深得人們的喜愛。在美國,許多室內排球國家隊的隊員就是從沙灘排球練起的。著名的美國前男排隊長凱拉裏6歲就在海灘上玩排球,12歲便同父親搭擋與他人對壘。他曾說:“我的成功與沙灘排球是分不開的。”

  1987年2月,第1屆世界沙灘排球錦標賽在巴西裏約熱內盧南郊的海灘舉行,來自7個國家的40名選手參加了比賽。美國選手史密斯和斯多克魯斯奪得冠軍,獲獎6千美元。

  1993年在國際奧會第101次代表大會上,沙灘排球被確定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沙灘排球比賽,巴西選手包攬了金、銀牌,澳大利亞隊獲銅牌,美國隊獲第4名和第5名。

  沙灘排球在我國開展較晚。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國排球》雜誌曾舉辦過幾次民間的國內及國際沙灘排球邀請賽,有4人賽制也有2人賽制,可謂是中國沙灘排球的初級階段。1993年國際奧會正式確認沙灘排球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後,中國排球協會從1994年開始舉辦正式的全國沙灘排球比賽,1997年首次派隊參加了世界沙灘排球錦標賽。

  (四)娛樂排球的盛行

  1.媽媽排球

  媽媽排球開始於日本的名古屋,因參加者多為孩子的媽媽而得名。比賽分7個組別,採用淘汰制,得分不受發球限制,類似乒乓球比賽。1979年6月名古屋市媽媽隊訪問我國,介紹和表演了這種娛樂排球,上場表演的隊員中還有一位是82歲的已有6個孫子的媽媽。從此,媽媽排球在我國也逐漸開展起來。1987年5月在上海舉辦了全國首屆媽媽排球邀請賽,江蘇、山東、上海、國家體委4支媽媽隊參加了比賽。

  2.小排球

  和媽媽排球相呼應,小排球活動在世界各國普遍得到開展。小排球好就好在小字上,球小,僅重190克,是大排球70%。人小,在日本,小學四年級開始打膠合小排球;在俄羅斯,9-10歲的三年級學生學習小排球;在我國,12歲以下編為業體校一個組別,開始學習小排球;1983年5月於法國的布瓦塞隆宮成立了歐洲小排球委員會,對12歲以下兒童傳授排球。

  3.墻排球

  墻排球是近年在美國比較流行的一種娛樂性健身排 球。它是在長 12.19米,寬6.10米,頂高6.10米的墻 球場地上架起高2.13米的網,採用三打三、二打二或 四打四的形式,打法和普通排球一樣,但可以利用墻的反彈,只要球不落地就可繼續打。這種健身排球對人的反應和技術技巧要求較高,玩起來精彩有趣。1987年2月中國男排訪美時,鄒志華、餘有為教練和劉軍翻譯3人就曾同美國男排教練鄧菲、路迪、沙托在德克薩斯州的阿馬雷諾市進行了一場墻排球比賽,結果中方3人以3:0獲勝,但賽後他們渾易的酸痛也持續了四五天,由此可見墻排球的健身功效。

  4.氣排球

  氣排球是我國土生土長的一項群眾性排球活動。1984年,呼和浩特鐵路局濟寧分局為了開展老年人體育活動,在沒有規則限制的情況下,組織離退休職工用氣球在排球場上打著玩兒。由於氣球過輕且易爆,他們將兩個氣球套在一起打,最後又改用兒童軟塑球。隨後又參照6人排球規則制定了簡單的比賽規則,並將這種 活動形式取名為“氣排球”。

  1991年,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鐵路老年體育工作會 議決定在全路老年人中推廣氣排球。火車頭老年體協依 據排球規則,編寫了第一本《氣排球競賽規則》,並在上海特製了比賽用氣排球。

  1992年3月,在石家莊舉辦了第一期全路氣排球學習班。同年11月,在武漢舉行了首屆全路老年人氣排球比賽,共有7支男隊和6支女隊參賽。

  1993年3月,火車頭老年人氣排球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同年7月全路第2屆老年人氣排球賽分別在齊齊哈爾和錦州舉行。從此,一年一屆的老年氣排球賽在全路形成。

  氣排球由軟塑膠製成。比賽用球重約100~150克,比普通排球輕100~150克;圓周79~85釐米,比普通排球圓周長 15~18釐米;比賽場地12×6米,比普通場地長寬各少6米和3米;比賽網高男子2米,女子1.80米,比普通網高各低0.43和0.44米;參賽隊員5人。球的顏色為黃色。其打法和記分方法與競技排球基本相同。

  氣排球的上述特點使排球運動的技巧性降低,比賽中球的飛行速度減慢,來回球的次數增加,擊球花樣增多,初學者對球的恐懼感消失,因而大大提高了氣排球比賽的趣味性、吸引力和可觀賞性。這些特點尤其適合 老年人健身需要和少年兒童活動的需要。

  5.軟式排球

  軟式排球是日本排球協會於1988年2月推出的一項娛樂排球活動。

  軟式排球由柔軟的橡膠製成。成人組用球重210±10克,周長78±1釐米;兒童組用球重150±5克,周長66±1釐米。場地為13.40×6.10米,網高2米。比賽時,雙方場上隊員均為4人。比賽有家庭組和年齡組兩種。家庭組比賽由從家庭中選出的成人男女各一名和 兒童兩名組隊。年齡組分金、銀、鋼三個級別組,銅組為30~39歲男女各一名及40~49歲男女各一名組成,銀組為40~49歲男女各一名及50~59歲男女各一名組成,金組為50歲以上男女各兩名組成。比賽採用三局兩勝制。按順時針輪轉發球後無場上位置限制,4名隊員都可參與攔網及網前扣球,但家庭組的成人在後排時不得進人前場區扣球及攔網。任何隊員都不能扣、攔發球,不能過網攔網。比賽採用每球得分制,最高分限為17分。

  軟式排球重量輕、體積大、球體柔軟的特性,使得它不受性別、年齡、體質、技術水準的限制,可組織真正沒有排球技術基礎的初級比賽,使排球的基本技術如上手傳球等操作起來更容易,深受不同年齡層次人們的歡迎。如今,軟式排球已推廣到新加坡、南韓、加拿大和美國等國家。

  我國於1995年引人日本軟式排球,同年4月在北京體育大學舉辦了我國歷史上首次軟式排球比賽。1996年互月,中國排球協會宣佈,中國排協擬大力開展沙灘排球和軟式排球活動,以吸引廣大青少年投身其中。

  6.坐式排球

  坐式排球是專為雙下肢殘疾的人設計的一種坐地面打的排球活動。比賽場地10米×6米,進攻線距中線2米,男子網高1.15米,女子網高 1.05米,網寬0.8米。比賽採用6人排球規則,只是增加了比賽中擊球時擊球隊員臀部不得離地這一規定。1994年9月在北京第6屆遠南傷殘人運動會上我國首次舉行了坐式排球比賽。

  7.站式練球

  站式排球是為單下肢殘疾的人設計的一種戴假肢站立而打的排球活動。比賽規則和場地要求完全同6人排球,只是要求參賽者必須有一假下肢。

  8.盲人排球

  盲人排球是為盲人專門設計的排球活動。排球中裝有響鈴,球飛行時或落地時會發出清脆的響鈴聲以便於盲人朋友玩耍。

  9.雪地排球

  雪地排球是在美國滑雪盛地開展的一項排球活動。人們在零下15℃的高山雪地,頭戴滑雪帽,腳穿滑雪鞋,衣著滑雪服,在雪野中競賽。比賽採用3人制,每局7分球。
 楼主| 发表于 2006-6-10 10: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風格打法的分化
  從1949年第1屆世界男排錦標賽,到1972年第20屆奧運會排球賽,其間20多年,由於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特色不同,身體素質不同,技戰術發展水準不同,認識方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風格打法。

  “力量排球”,以前蘇聯、保加利亞、波蘭男排為代表,他們身材高大,彈跳力強,以兇狠扣殺取勝。

  “技巧排球”,以捷克斯洛伐克男排為代表,他們善於用腦,輕打軟吊,以巧取勝。

  從1949年到1962年,由於當時其他球隊無法阻擋強有力的扣殺或有高度技巧和戰術目的的熟練進攻,力量派和技巧派一時在世界大賽中出盡風頭。“高度排球”,以前民主德國男排為代表,二傳球高離地7~8米,扣球手慢起高跳,以高度的保險性將球扣人對方。

  1964年以後,隨著排球規則的修改,使扣球與攔網的空中之爭日趨激烈,單純以力量或技巧的進攻最後都歸於失敗。在1969年和1970年的世界大賽上,高度派以其高舉高打、高攔高扣連獲世界冠軍。

  “配合排球”,以日本、中國男排為代表,他們主要以默契配合,集體智慧,快速善變來達到取勝的目的。

  1972年第20屆奧運會上,日本男排打敗了以高度排球稱王的前民主德國隊,獲得冠軍,亞洲男排第一次在世界性大賽中奪魁。由中國隊創造,經日本隊發展了的配合排球首次登上了世界排球運\動的高峰。

  在世界女排天地,以前蘇聯女排為代表的“進攻型”打法,注重進攻能力和力量,包攬50年代的世界冠軍。以日本女排為代表的“防守型”打法,以頑強的防守,出色的發球,在1962年打破了前蘇聯的壟斷,獲得世界冠軍。這以後,世界女排進人了日蘇對壘的時代,進攻型打法和防守型打法交替獲勝。

  (二)不同流派的趨同

  1972年以後,世界各隊開始學習日本打法,在自己傳統技戰術打法的基礎上,吸取了快速的特點,改變了原有那種重攻輕防,追求單一技術技巧或單憑力量與 高度的打法,把高度、力量、技巧、速度、配合有機地結合起來,各流派趨向結合、交融,各流派間界線開始 模糊,歐亞不同的戰術體系在相互取長補短中逐漸融合。

  男排中,首先是波蘭隊取得了成功,他們以戰術多變、攻防結合的打法,連獲1974年世界錦標賽和1976年奧運會冠軍。隨後前蘇聯隊、美國隊、義大利隊、巴西隊、荷蘭隊等,以基本功紮實、戰術多變、攻防全面、高快結合的特點在世界大賽中摘取金牌。80年代中期之後,快速多變的打法、佔有空中優勢、完美無缺的技術成了現代高水準排球隊必須具備的,有決定意義的,必不可少的取勝因素,它使得以往的各流派在高水準、高層次上綜合。女排中,首先是南北韓女排、古巴女排朝著這一目標衝擊。隨後是中國女排,以全攻全守、快速反擊的獨特打法,從1981年至1986年連續五次獲得世界冠軍。繼中國女排之後,俄羅斯、古巴、巴西等女排,走的也是一條攻守兼備、高快結合的道路,原來那種只重進攻或只重防守的打法已經落後。

  (三)沙灘排球的興起

  20世紀初排球運動逐漸移到室外。由於它的運\動量可大可小,參加人數可多可少,引起了男女老幼的喜愛。在海濱、遊樂場、體育場到處都能見到排球。

  沙灘排球最早出現在20年代美國的加裏福尼亞州,其在美國的開展比競技排球更為廣泛,被視為美國排球的“國粹”。一到夏季,人們便涌向海灘,架起球網,在柔松的沙灘上,充足的陽光下,盡情地跳躍、滾翻、 魚躍。人們還把游泳、沖浪、打排球結合起來,享受著大自然賦予人類的樂趣。

  後來這種海灘娛樂形式被越來越多崇尚戶外運動的人所喜愛,並逐漸風靡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地中海沿岸國家。隨著時間的推移,沙灘排球的觀賞性越來越強,參與沙灘排球的人數呈幾何數字增長。沙灘排球規則逐步建立,4人制、3人制、2人制代替了6人制,繩子代替了劃線,沙灘排球逐漸演變成一種競技體育運動,並深得人們的喜愛。在美國,許多室內排球國家隊的隊員就是從沙灘排球練起的。著名的美國前男排隊長凱拉裏6歲就在海灘上玩排球,12歲便同父親搭擋與他人對壘。他曾說:“我的成功與沙灘排球是分不開的。”

  1987年2月,第1屆世界沙灘排球錦標賽在巴西裏約熱內盧南郊的海灘舉行,來自7個國家的40名選手參加了比賽。美國選手史密斯和斯多克魯斯奪得冠軍,獲獎6千美元。

  1993年在國際奧會第101次代表大會上,沙灘排球被確定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沙灘排球比賽,巴西選手包攬了金、銀牌,澳大利亞隊獲銅牌,美國隊獲第4名和第5名。

  沙灘排球在我國開展較晚。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國排球》雜誌曾舉辦過幾次民間的國內及國際沙灘排球邀請賽,有4人賽制也有2人賽制,可謂是中國沙灘排球的初級階段。1993年國際奧會正式確認沙灘排球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後,中國排球協會從1994年開始舉辦正式的全國沙灘排球比賽,1997年首次派隊參加了世界沙灘排球錦標賽。

  (四)娛樂排球的盛行

  1.媽媽排球

  媽媽排球開始於日本的名古屋,因參加者多為孩子的媽媽而得名。比賽分7個組別,採用淘汰制,得分不受發球限制,類似乒乓球比賽。1979年6月名古屋市媽媽隊訪問我國,介紹和表演了這種娛樂排球,上場表演的隊員中還有一位是82歲的已有6個孫子的媽媽。從此,媽媽排球在我國也逐漸開展起來。1987年5月在上海舉辦了全國首屆媽媽排球邀請賽,江蘇、山東、上海、國家體委4支媽媽隊參加了比賽。

  2.小排球

  和媽媽排球相呼應,小排球活動在世界各國普遍得到開展。小排球好就好在小字上,球小,僅重190克,是大排球70%。人小,在日本,小學四年級開始打膠合小排球;在俄羅斯,9-10歲的三年級學生學習小排球;在我國,12歲以下編為業體校一個組別,開始學習小排球;1983年5月於法國的布瓦塞隆宮成立了歐洲小排球委員會,對12歲以下兒童傳授排球。

  3.墻排球

  墻排球是近年在美國比較流行的一種娛樂性健身排 球。它是在長 12.19米,寬6.10米,頂高6.10米的墻 球場地上架起高2.13米的網,採用三打三、二打二或 四打四的形式,打法和普通排球一樣,但可以利用墻的反彈,只要球不落地就可繼續打。這種健身排球對人的反應和技術技巧要求較高,玩起來精彩有趣。1987年2月中國男排訪美時,鄒志華、餘有為教練和劉軍翻譯3人就曾同美國男排教練鄧菲、路迪、沙托在德克薩斯州的阿馬雷諾市進行了一場墻排球比賽,結果中方3人以3:0獲勝,但賽後他們渾易的酸痛也持續了四五天,由此可見墻排球的健身功效。

  4.氣排球

  氣排球是我國土生土長的一項群眾性排球活動。1984年,呼和浩特鐵路局濟寧分局為了開展老年人體育活動,在沒有規則限制的情況下,組織離退休職工用氣球在排球場上打著玩兒。由於氣球過輕且易爆,他們將兩個氣球套在一起打,最後又改用兒童軟塑球。隨後又參照6人排球規則制定了簡單的比賽規則,並將這種 活動形式取名為“氣排球”。

  1991年,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鐵路老年體育工作會 議決定在全路老年人中推廣氣排球。火車頭老年體協依 據排球規則,編寫了第一本《氣排球競賽規則》,並在上海特製了比賽用氣排球。

  1992年3月,在石家莊舉辦了第一期全路氣排球學習班。同年11月,在武漢舉行了首屆全路老年人氣排球比賽,共有7支男隊和6支女隊參賽。

  1993年3月,火車頭老年人氣排球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同年7月全路第2屆老年人氣排球賽分別在齊齊哈爾和錦州舉行。從此,一年一屆的老年氣排球賽在全路形成。

  氣排球由軟塑膠製成。比賽用球重約100~150克,比普通排球輕100~150克;圓周79~85釐米,比普通排球圓周長 15~18釐米;比賽場地12×6米,比普通場地長寬各少6米和3米;比賽網高男子2米,女子1.80米,比普通網高各低0.43和0.44米;參賽隊員5人。球的顏色為黃色。其打法和記分方法與競技排球基本相同。

  氣排球的上述特點使排球運動的技巧性降低,比賽中球的飛行速度減慢,來回球的次數增加,擊球花樣增多,初學者對球的恐懼感消失,因而大大提高了氣排球比賽的趣味性、吸引力和可觀賞性。這些特點尤其適合 老年人健身需要和少年兒童活動的需要。

  5.軟式排球

  軟式排球是日本排球協會於1988年2月推出的一項娛樂排球活動。

  軟式排球由柔軟的橡膠製成。成人組用球重210±10克,周長78±1釐米;兒童組用球重150±5克,周長66±1釐米。場地為13.40×6.10米,網高2米。比賽時,雙方場上隊員均為4人。比賽有家庭組和年齡組兩種。家庭組比賽由從家庭中選出的成人男女各一名和 兒童兩名組隊。年齡組分金、銀、鋼三個級別組,銅組為30~39歲男女各一名及40~49歲男女各一名組成,銀組為40~49歲男女各一名及50~59歲男女各一名組成,金組為50歲以上男女各兩名組成。比賽採用三局兩勝制。按順時針輪轉發球後無場上位置限制,4名隊員都可參與攔網及網前扣球,但家庭組的成人在後排時不得進人前場區扣球及攔網。任何隊員都不能扣、攔發球,不能過網攔網。比賽採用每球得分制,最高分限為17分。

  軟式排球重量輕、體積大、球體柔軟的特性,使得它不受性別、年齡、體質、技術水準的限制,可組織真正沒有排球技術基礎的初級比賽,使排球的基本技術如上手傳球等操作起來更容易,深受不同年齡層次人們的歡迎。如今,軟式排球已推廣到新加坡、南韓、加拿大和美國等國家。

  我國於1995年引人日本軟式排球,同年4月在北京體育大學舉辦了我國歷史上首次軟式排球比賽。1996年互月,中國排球協會宣佈,中國排協擬大力開展沙灘排球和軟式排球活動,以吸引廣大青少年投身其中。

  6.坐式排球

  坐式排球是專為雙下肢殘疾的人設計的一種坐地面打的排球活動。比賽場地10米×6米,進攻線距中線2米,男子網高1.15米,女子網高 1.05米,網寬0.8米。比賽採用6人排球規則,只是增加了比賽中擊球時擊球隊員臀部不得離地這一規定。1994年9月在北京第6屆遠南傷殘人運動會上我國首次舉行了坐式排球比賽。

  7.站式練球

  站式排球是為單下肢殘疾的人設計的一種戴假肢站立而打的排球活動。比賽規則和場地要求完全同6人排球,只是要求參賽者必須有一假下肢。

  8.盲人排球

  盲人排球是為盲人專門設計的排球活動。排球中裝有響鈴,球飛行時或落地時會發出清脆的響鈴聲以便於盲人朋友玩耍。

  9.雪地排球

  雪地排球是在美國滑雪盛地開展的一項排球活動。人們在零下15℃的高山雪地,頭戴滑雪帽,腳穿滑雪鞋,衣著滑雪服,在雪野中競賽。比賽採用3人制,每局7分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4-6-6 03:55 , Processed in 0.1652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