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1143|回复: 1

考古惊现秦桧遗嘱:忠良宁负奸佞名(注意最后一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9 00: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考古界2006年的最大发现,终于随着引人争议的拆迁开发工程而诞生。在建设
过程中发掘的一宋代古墓,日前出土了包括秦桧亲笔遗嘱在内的一批重要文物。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透露,有关文物部门已经初步确定该批文物中包括有秦桧亲笔书写
的“政治遗嘱”,对其生前的引人争议的行为作了一定的辩解,并对中国知识分子(士
大夫)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据了解,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和各研究机构的著名宋史专家
均已云集现场。

  自称秦氏后人的多名人士表示,将密切关注该文物的鉴定,如确定先祖罪名不实,
根据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的司法原则,将可能入禀法院要求取消岳飞庙中的秦氏夫妇跪
像,如仍要设立跪像,则应“将跪像脑袋换为书本,代表食书不化、空言误国的腐儒们
该为中国的落后而忏悔”。   该份被专家初步认定为秦桧“政治遗嘱”的文物,书写
在一块长达2.2米、宽约50公分的绸缎上,这也是其能保持至今的主要原因。

  出土该批文物的村庄位于本市郊区,早先名为麓洱,现名为壶侑,因风光优美,出
产茶叶,宋代时一度是高官们的庄园。此次所发掘的宋墓,专家估计为秦氏子侄辈的墓
穴,时间应在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为岳飞平反昭雪)后,秦氏此时逐渐失势,一
些身前文物成为族人累赘和朝野忌讳,干脆采用殉葬方式掩藏。

  巧合的是,随本次墓葬发掘一起出土的地契资料表明,此地庄园基本为岳秦两家分
领。两家比邻,这也是宋史研究的研究的新发现之一。

  据消息人士透露,初步鉴定秦桧该份遗嘱作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5年),时年55岁
(秦桧生于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即其死前(1155年)十年,岳飞含冤被杀(绍兴十一
年腊月,1142年1月)后三年。

  秦桧在该份遗嘱中,首先告诫子孙远离政治,自己深知将“获谴汗青”,“蒙羞万
年”,叮嘱子孙在他死后万莫贪恋禄位,急流勇退,也不可在风暴来临后为他争辩,“
庶几可得苟全性命”,并对几个已身据高位的族人详细指示了退出政坛的方略。专家正
是据此认定此书信为家族内的政治遗嘱。

  据已经详细阅读该份文物的一位匿名专家介绍,秦桧在该份遗嘱中表明自己坚信对金
议和是当时的“国情”下保全家国的唯一出路,也曾经和岳飞直接探讨过此问题,但岳
飞表示“要为不可为之事”。而宋高宗其实并不反对北伐作战,因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
令他“为江北百姓所夙夜仰望”,显然皇帝很陶醉这种救世主的感觉。但因为岳飞在规


旧河山之外,经常公开宣扬要“迎还二帝”,而金国也不断在战争失利时派密使威胁高
宗要“送还汝兄”,并不断暗示囚在五国城的宋钦宗与岳飞有秘密来往,令高宗疑窦丛
生,甚至到了“寝食不思”地步。高宗12道金牌召回征途中的岳飞,就是因为金使送来
岳飞与钦宗联络的“确切证据”,钦宗甚至扬言返国复辟后将清洗“老九”(高宗为徽
宗第九子)的人马,高宗因此需要和岳飞对证确认。

  据了解,秦桧在遗嘱中说,高宗与岳飞的晤谈一概秘密进行,他也不能与闻。但事
后高宗告诉他,岳飞一再表态自己只想规复北方迎还二帝,私心最多就是成就功名,待
成功后愿意效仿石守信等解甲归田。至于帝位归属,岳飞表示那是“皇家手足间事”,
没有旗帜鲜明地表态。

  秦桧在遗嘱中对岳飞的战功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岳飞的善战为其议和提供相当大的
便利空间,以打促谈效果很好。但岳飞有功名心,性格也比较孤僻,与人不好相处,容
易招疑招忌,好多次甚至与皇帝言语不合而撂挑子走人,与皇帝结了深怨。岳飞不大考
虑高宗本人的利益,不仅和被囚敌国的钦宗有谣传中的来往,还多次当面劝高宗立嗣,
高宗本人因有隐疾(据后世医学推断是阳痿)而无子嗣,因此十分怀疑岳飞拥兵欲立拥
立之功,犯了人臣的大忌,违背了祖宗传下的抑武扬文的宗旨,估计也是因此引发高宗
杀机,不惜破除有宋以来不杀大臣的誓言。秦桧表示,他已竭尽全力至少保全岳云和张
宪,但高宗指示全杀,他亦无奈。同僚们在岳飞被杀后不敢质问皇帝,都来质问秦桧,
秦桧也不敢和不便说皇帝的意思,只好说“莫须有”含糊应对。

  据透露,秦桧在遗嘱中激烈指责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空言误国,“不知兵而好
言兵事、不知国而好言国事”,以为慷慨激昂就能救国救民,更以为说过就等于做过了
。自己不挑担子,还好以大帽子压人,政府只要提出一韬光养晦,就会被指卖国;只要
一与金国议和,就会被指媚外,而战争需要大量积累,需要“暂息兵戈勤稼穑”与民生


息。秦桧说自己不得不以强势压下这种言论,断了不少空谈者的仕途和财路,但“开罪
言路罪在身后”,国事艰难又难免挂一漏万,身后的名声是不可指望的。有意思的是,
秦桧说岳飞对知识分子的空言比他还反感,并认为岳飞本人究竟并非读书人出身,更注
重实战成效。

  秦桧在遗嘱中辩解说,帝位一旦有纷争,内战必起,国家必亡,因此不如保全半壁
江山;而即使帝室无恙,但毕竟皇帝已经对拥兵大将起了猜忌,此隙一开绝难弥合,即
使岳飞本人无所谓,但手下骄兵悍将也难保万一。至于自己事后为皇帝分谤,从公议而
言,高据相位责无旁贷,为江山社稷只好牺牲自己的令名;从私情来说,高宗于他有“
知遇之恩、信任之专”,他也只能为知己者死。所以,教诲子孙,高宗在位或可保秦家
富贵,而高宗百年后秦家必将被清算,“民忿欲泄终需泄”。他感慨,“生逢乱世家国
颠沛”,总想做点经世济国的实事,但“为实事者均不见容于当下”,岳飞难以见容于
皇帝,而他必将更难以见容于言官史册,后世只有那些维持乱世危局的当局者才能体会
他的苦心了。

  据专家介绍,民间形成定见的秦桧是金国“奸细”的看法,都无实证,却有很多反
证。南宋的史学家就留下很多资料,如李心传写的《要录》说,秦桧不是金人“奸细”
,只是主和派而已。徐梦莘写的《三朝北盟会编》说,前御史中丞秦桧和家属从金军占
领的楚州孙村中逃归至涟水军丁祀水寨,只使用“逃归”二字。熊克写的《中兴小记》
说,秦桧从敌中归来,也没说他是“奸细”。

  只有张邦昌友婿朱胜非写的《闲居录》说,秦桧全家及婢仆从金国归宋,不是“逃
归”。朱胜非是拥护张邦昌的,而秦桧是一直反对金人立伪张邦昌,秦桧与朱胜非矛盾
尖锐。秦桧执政时,朱胜非被废居八年,有利益冲突,因此专家认为可以断定朱胜非《
闲居录》所记是对秦桧的打击报复。另有《金人南迁录》说,天会八年,金国诸臣害怕
宋朝君臣报复,主张放纵秦桧归宋朝。然而《金人南迁录》是一本谬误百出的书,此书
对秦桧的叙述是“晓然傅会”,是错误的。

  而从宋高宗的诏令中可以看到赵构是热烈欢迎秦桧逃归宋朝,他将秦桧比作汉代的
苏武,常持汉节。秦桧自己写的《北征纪实》中,可以看到他在金军中想尽千方百计,
最后才能逃归宋朝,情节十分具体,绝难杜撰。秦桧逃回宋朝,皇帝赵构称赞秦桧“忠
朴过人”,比作苏武,朝中宰相重臣如范忠尹,李回等人说秦桧是忠臣,使许多朝臣不
再怀疑秦桧是“奸细”,李纲书写赞扬秦桧“精忠许国”,“立大节于宗社倾危之秋”
。这充分说明金人并不是纵使秦桧归宋朝。


  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今日表示,历史问题将由专家们去研究考据,但此次考古大发
现,也雄辩地证明了:即使仅从挖掘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的角度,城市的拆迁和开发也
是十分必要的,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圈地和开发的力度,更多更快地挖掘地下沉睡的
宝藏,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度的“双丰收”。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9 00: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考古界2006年的最大发现,终于随着引人争议的拆迁开发工程而诞生。在建设
过程中发掘的一宋代古墓,日前出土了包括秦桧亲笔遗嘱在内的一批重要文物。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透露,有关文物部门已经初步确定该批文物中包括有秦桧亲笔书写
的“政治遗嘱”,对其生前的引人争议的行为作了一定的辩解,并对中国知识分子(士
大夫)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据了解,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和各研究机构的著名宋史专家
均已云集现场。

  自称秦氏后人的多名人士表示,将密切关注该文物的鉴定,如确定先祖罪名不实,
根据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的司法原则,将可能入禀法院要求取消岳飞庙中的秦氏夫妇跪
像,如仍要设立跪像,则应“将跪像脑袋换为书本,代表食书不化、空言误国的腐儒们
该为中国的落后而忏悔”。   该份被专家初步认定为秦桧“政治遗嘱”的文物,书写
在一块长达2.2米、宽约50公分的绸缎上,这也是其能保持至今的主要原因。

  出土该批文物的村庄位于本市郊区,早先名为麓洱,现名为壶侑,因风光优美,出
产茶叶,宋代时一度是高官们的庄园。此次所发掘的宋墓,专家估计为秦氏子侄辈的墓
穴,时间应在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为岳飞平反昭雪)后,秦氏此时逐渐失势,一
些身前文物成为族人累赘和朝野忌讳,干脆采用殉葬方式掩藏。

  巧合的是,随本次墓葬发掘一起出土的地契资料表明,此地庄园基本为岳秦两家分
领。两家比邻,这也是宋史研究的研究的新发现之一。

  据消息人士透露,初步鉴定秦桧该份遗嘱作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5年),时年55岁
(秦桧生于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即其死前(1155年)十年,岳飞含冤被杀(绍兴十一
年腊月,1142年1月)后三年。

  秦桧在该份遗嘱中,首先告诫子孙远离政治,自己深知将“获谴汗青”,“蒙羞万
年”,叮嘱子孙在他死后万莫贪恋禄位,急流勇退,也不可在风暴来临后为他争辩,“
庶几可得苟全性命”,并对几个已身据高位的族人详细指示了退出政坛的方略。专家正
是据此认定此书信为家族内的政治遗嘱。

  据已经详细阅读该份文物的一位匿名专家介绍,秦桧在该份遗嘱中表明自己坚信对金
议和是当时的“国情”下保全家国的唯一出路,也曾经和岳飞直接探讨过此问题,但岳
飞表示“要为不可为之事”。而宋高宗其实并不反对北伐作战,因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
令他“为江北百姓所夙夜仰望”,显然皇帝很陶醉这种救世主的感觉。但因为岳飞在规


旧河山之外,经常公开宣扬要“迎还二帝”,而金国也不断在战争失利时派密使威胁高
宗要“送还汝兄”,并不断暗示囚在五国城的宋钦宗与岳飞有秘密来往,令高宗疑窦丛
生,甚至到了“寝食不思”地步。高宗12道金牌召回征途中的岳飞,就是因为金使送来
岳飞与钦宗联络的“确切证据”,钦宗甚至扬言返国复辟后将清洗“老九”(高宗为徽
宗第九子)的人马,高宗因此需要和岳飞对证确认。

  据了解,秦桧在遗嘱中说,高宗与岳飞的晤谈一概秘密进行,他也不能与闻。但事
后高宗告诉他,岳飞一再表态自己只想规复北方迎还二帝,私心最多就是成就功名,待
成功后愿意效仿石守信等解甲归田。至于帝位归属,岳飞表示那是“皇家手足间事”,
没有旗帜鲜明地表态。

  秦桧在遗嘱中对岳飞的战功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岳飞的善战为其议和提供相当大的
便利空间,以打促谈效果很好。但岳飞有功名心,性格也比较孤僻,与人不好相处,容
易招疑招忌,好多次甚至与皇帝言语不合而撂挑子走人,与皇帝结了深怨。岳飞不大考
虑高宗本人的利益,不仅和被囚敌国的钦宗有谣传中的来往,还多次当面劝高宗立嗣,
高宗本人因有隐疾(据后世医学推断是阳痿)而无子嗣,因此十分怀疑岳飞拥兵欲立拥
立之功,犯了人臣的大忌,违背了祖宗传下的抑武扬文的宗旨,估计也是因此引发高宗
杀机,不惜破除有宋以来不杀大臣的誓言。秦桧表示,他已竭尽全力至少保全岳云和张
宪,但高宗指示全杀,他亦无奈。同僚们在岳飞被杀后不敢质问皇帝,都来质问秦桧,
秦桧也不敢和不便说皇帝的意思,只好说“莫须有”含糊应对。

  据透露,秦桧在遗嘱中激烈指责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空言误国,“不知兵而好
言兵事、不知国而好言国事”,以为慷慨激昂就能救国救民,更以为说过就等于做过了
。自己不挑担子,还好以大帽子压人,政府只要提出一韬光养晦,就会被指卖国;只要
一与金国议和,就会被指媚外,而战争需要大量积累,需要“暂息兵戈勤稼穑”与民生


息。秦桧说自己不得不以强势压下这种言论,断了不少空谈者的仕途和财路,但“开罪
言路罪在身后”,国事艰难又难免挂一漏万,身后的名声是不可指望的。有意思的是,
秦桧说岳飞对知识分子的空言比他还反感,并认为岳飞本人究竟并非读书人出身,更注
重实战成效。

  秦桧在遗嘱中辩解说,帝位一旦有纷争,内战必起,国家必亡,因此不如保全半壁
江山;而即使帝室无恙,但毕竟皇帝已经对拥兵大将起了猜忌,此隙一开绝难弥合,即
使岳飞本人无所谓,但手下骄兵悍将也难保万一。至于自己事后为皇帝分谤,从公议而
言,高据相位责无旁贷,为江山社稷只好牺牲自己的令名;从私情来说,高宗于他有“
知遇之恩、信任之专”,他也只能为知己者死。所以,教诲子孙,高宗在位或可保秦家
富贵,而高宗百年后秦家必将被清算,“民忿欲泄终需泄”。他感慨,“生逢乱世家国
颠沛”,总想做点经世济国的实事,但“为实事者均不见容于当下”,岳飞难以见容于
皇帝,而他必将更难以见容于言官史册,后世只有那些维持乱世危局的当局者才能体会
他的苦心了。

  据专家介绍,民间形成定见的秦桧是金国“奸细”的看法,都无实证,却有很多反
证。南宋的史学家就留下很多资料,如李心传写的《要录》说,秦桧不是金人“奸细”
,只是主和派而已。徐梦莘写的《三朝北盟会编》说,前御史中丞秦桧和家属从金军占
领的楚州孙村中逃归至涟水军丁祀水寨,只使用“逃归”二字。熊克写的《中兴小记》
说,秦桧从敌中归来,也没说他是“奸细”。

  只有张邦昌友婿朱胜非写的《闲居录》说,秦桧全家及婢仆从金国归宋,不是“逃
归”。朱胜非是拥护张邦昌的,而秦桧是一直反对金人立伪张邦昌,秦桧与朱胜非矛盾
尖锐。秦桧执政时,朱胜非被废居八年,有利益冲突,因此专家认为可以断定朱胜非《
闲居录》所记是对秦桧的打击报复。另有《金人南迁录》说,天会八年,金国诸臣害怕
宋朝君臣报复,主张放纵秦桧归宋朝。然而《金人南迁录》是一本谬误百出的书,此书
对秦桧的叙述是“晓然傅会”,是错误的。

  而从宋高宗的诏令中可以看到赵构是热烈欢迎秦桧逃归宋朝,他将秦桧比作汉代的
苏武,常持汉节。秦桧自己写的《北征纪实》中,可以看到他在金军中想尽千方百计,
最后才能逃归宋朝,情节十分具体,绝难杜撰。秦桧逃回宋朝,皇帝赵构称赞秦桧“忠
朴过人”,比作苏武,朝中宰相重臣如范忠尹,李回等人说秦桧是忠臣,使许多朝臣不
再怀疑秦桧是“奸细”,李纲书写赞扬秦桧“精忠许国”,“立大节于宗社倾危之秋”
。这充分说明金人并不是纵使秦桧归宋朝。


  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今日表示,历史问题将由专家们去研究考据,但此次考古大发
现,也雄辩地证明了:即使仅从挖掘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的角度,城市的拆迁和开发也
是十分必要的,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圈地和开发的力度,更多更快地挖掘地下沉睡的
宝藏,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度的“双丰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5-5-13 18:04 , Processed in 0.2852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