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772|回复: 12

丘成桐:中国学生基础比美国学生扎实是自我麻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5 10: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年前我曾被安排向丘教授提问。记得问的大概是关于中国国内数学研究与国际水平相比较的问题,丘教授的回答非常直爽,大意是十年二十年都不止。弄得安排提问的团委老师很不爽。丘教授大概和{-屏-|-蔽-}有一比,前者讲学术上的实话,后者讲政治上的大实话。可惜我们的国度还满是皇帝的新装。

www.XIN{-屏-|-蔽-}.com  2005年08月16日 14:28: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观点被普遍认同: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好,中国学生基础知识要扎实得多,只是创新能力差一些。

    11月5日,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对这种观点毫不客气地泼了瓢冷水:“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

    丘成桐是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道出此言的,此前,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举办的“21世纪的计算”论坛上做了演讲,北京高校有2500多名爱好计算的学生聆听了他的演讲。

    丘是被公认为是近1/4世纪里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在29岁时就攻克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因此在1982年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他迄今惟一获得该奖的华人。

    “美国最好的学生真是好得不得了。”丘成桐说,应该这样比较,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能进他所就职的哈佛大学的学生都应该是这两个国家最好的学生。而两类最优秀的人相比,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绝对不会逊色于中国学生,相反是要强很多。

    教育界和社会上还有这种说法,认为中国的中小学生要比美国的学生数理化知识学得多,比如,在某个年龄段,中国孩子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已经学得滚瓜烂熟,但美国孩子加减法还做得磕磕绊绊。

    “这也是错的,在美国比较好的中小学校里,中国学生念的功课,他们也都是要学的,而且学得很灵活,绝对不是像中国那样填鸭式地教。一些好的学校,十一、十二年级学生的微积分已经做得非常漂亮,但听说国内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学微积分。”

    丘成桐在很多场合都举过这几个例子,几个来自国内一顶尖大学的学生找到丘先生,求教一个几何方面的问题。丘成桐感到很奇怪,他们问的是一个微分几何方面的古典问题,是学生们在读本科时就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还能说中国学生比国外学生学得好吗?”

    还有一次,也是北京某著名大学的博士申请到哈佛作研究。“一看他的论文,我吓了一跳,程度低得一塌糊涂!坦白讲,还不如一些大学的硕士生。”丘成桐多次用这些例子提醒,不能再对国内的教育盲目乐观。

    学生们在听了丘成桐的学术演讲后,都希望他谈谈怎样才能成为数学大师。丘先生回答:“我研究了30多年数学,对自己在数学基础上要求很严,希望能够尽量将自己的基础打好。打好基础才能游刃有余。”

    你说我说

    也有人不同意丘成桐的观点,“国内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孩子多厉害呀,连着多年占据金牌霸主的地位。美国孩子能行吗?”

    其实这些讨论已经出现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当时就有学界专家告诫,别被“奥赛”的光环蒙蔽。中国之所以能在数学“奥赛”上年年丰收,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选手都是层层选拔的,并在赛前经过了严格的强化训练。在国外,参加“奥赛”是自由的,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组织得这么好。在我国,各种 “奥赛”都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痕迹,不再是培养兴趣的活动。

    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数学博士的陈先生说,他非常同意丘先生的观点。陈先生本人赴美留学之前在国内一所高校执教多年,“海归”后又在一家跨国公司负责和国内教育界打交道,他的一双儿女正在接受美国的教育。

    陈先生说,国内学生学的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根本不会灵活运用,即便学再多的知识也是无用的。“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基础知识的概念?重要的不是会背书本上的知识点,而是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的教育不看重会背多少公式,而是会用多少公式”。

    “我的知识结构注定我在很多方面都比我的美国同学差,或许在一些考试方面我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但要谈到创新,或者是设计什么新东西,我和他们有相当的差距。其实应该这样考虑这个问题,只有很好地把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有创新。这说明创新能力强的美国孩子,基础知识是掌握得非常好的。我们对基础知识这个概念可能也有误解,认为基础知识就是掌握的书本知识有多少,其实基础知识应该包括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陈先生说。

    链接:与杨振宁的看法截然相反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今年9月13日在沈阳师范大学做演讲时说,中国的教育态度与美国的教育态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

    中国与美国式的教育,不能讲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换一种说法,对天资高的人,美国教育会好一些,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讲,中国的教育哲学是比较好的。

    杨振宁的结论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没有完全改变的必要。对于体制存在的缺点有修正的方法,对于上了大学的学生,尤其是那些特别聪明的学生要允许他、鼓励他跳跃式地发展。我想,让这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也许是最合适的选择。
发表于 2010-8-5 10: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该醒醒了 基础只能说平均值稍好咯 论单个当然不一样的结果 对于这说法持保留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5 11: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任何社会的群体性研究都因为标准的差异,切入的角度不同,甚至主观趋导的指向性而得出对立结论…
中美学生的基础孰好孰坏要因人而异,因统计方法而异,因调查样本而异,因研究的标准权重而异…谁也无法下肯定的结论,或者说得出足以“统治”别人观点的结论…
其实在教育方面讨论群体性问题不一定有多大意义,或者说没有多少真正的作用,因为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比较,一个研究或一群结论,一大群政策,一大片所谓改革可以解决的…具体原因不码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5 11: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勾起我伤心的回忆
曾经参加过一个以丘冠名的数学竞赛
听了老师的谗言,还以为很容易得奖
在紧张的高三浪费了n多时间 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dabin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7 23: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方式和理念不同,我来了之后最大的感觉是美国的学生都非常有主见,非常会问问题,非常会做presentation。相比起来,我在这些方面要学的还有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0 0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没羞耻心上进心的说法有了差不多20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0 13: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作学生的时候,就感到所学的很多东西根本没用,出来工作,更是感到过去在学校里学到的实用知识少之又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0 13: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朝教育需要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0 22: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朝就是喜欢自我陶醉,从以前到现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1 09: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说中国的教育改革变来变去,结果毁了一代人,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6 08: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朝的教育系统可以说。。。排名世界倒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0 12: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0 13: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学术 和 搞工作 确实是完全两种概念。可惜大学用的是 做学术之名,找工作之实,搞出来一个四不像。

  怎么比?中国从小的密集集中的教育方式和美国的自由引导的方式,就让我们在后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5-5-26 09:43 , Processed in 0.4610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