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20
威望 点
主场币 元
贡献值 点
好评度 点
人气值 点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精华
注册时间2007-5-22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收听
|
【个人资料简介】
姓名:加莫娃
全名:叶卡捷琳娜•加莫娃(Ekaterina Gamova)
性别:女
国籍:俄罗斯
出生地:车里雅宾斯克
生日:1980.10.17
身高:2.04米
体重:82公斤
场上位置:主攻手
扣球高度:3米21
拦网高度:3米10
项目:排球
入选国家队时间:1998年
【所在球队荣誉】
俄罗斯国内联赛
2001年至2003年冠军
1999年和2000年亚军
欧洲锦标赛
1999年和2001年冠军
世界锦标赛
2002年第三名
2006年冠军
奥运会
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亚军
世界杯赛
1999年亚军
世界女排大奖赛
1999年和2002年冠军
【个人荣誉】
2000年 被授予运动健将
2001年 被授予为了祖国二级荣誉勋章
2004年 当选欧洲最佳女子排球运动员
【综合评价】
世界劲旅俄罗斯女排第一主攻手。身高2米04的加莫娃是世界女排选手中的第一高度,虽然身材很高但非常灵活,各项技术都很均衡,扣球高度可以达到3米21,拦网高度为3米10。在场上一站,就会让对手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发挥出实力,她的超手进攻很难让对手组织起有效的拦网,令她和队友如入无人之境。
加莫娃曾多次荣膺世界大赛的最佳得分、最佳拦网奖,并随俄罗斯队获得1998年和2002年世界锦标赛季军、1999年和200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银牌等一系列荣誉,却始终没能获得世界杯和奥运会“两大赛”冠军头衔,这不能不说是加莫娃的一个遗憾。
【Gamova的文章】
[森林中的第一高度--记俄罗斯女排主攻手加莫娃]
俄罗斯女排是世界公认的一支劲旅,队员身体素质出类拔萃,尤其身高更令其他世界强队羡慕。球场上的俄罗斯姑娘就像一片高大的森林,除自由人外,队中最矮的也有1.78米,1.90米以上的选手则有5人之多。而身高2.04的叶卡捷琳娜--加莫娃,则是世界女排选手中的第一高度。
在俄罗斯著名排球教练卡尔波利眼中,能够算是上优秀的球手并不多。因为他见多识广,而且非常挑剔。12名现有俄国家队员里,卡尔波利真正欣赏的球员只有一两个,加莫娃是其中之一。加莫娃获得卡尔波利青睐的原因是,虽然身材很高却非常灵活,各项技术都很均衡。她的扣球高度可以达到3米21,而拦网高度则为3米10。仅凭这两点,加莫娃往场上一站,就会让对手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发挥出实力,她的超手进攻很难让对手组织起有效的拦网,令她和队友如入无人之境。
在当今世界女排诸强的主攻手当中,加莫娃的身高优势最为明显:上届世锦赛冠军意大利的主攻手比奇尼妮是1.80米;中国队杨昊为1.83米,新秀楚金玲有1.90米,但比起加莫娃来还是矮了一头古巴队的主攻手路易丝的身高才1.75米,凭惜良好的弹跳才达到加莫娃正常发挥时的跳跃程度;巴西队的主攻手科国布拉的身高也是1.80米。别小看这几个厘米,在竞争激烈的赛场上,当技术不相上下时,身高就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是乌拉尔的,更是俄罗斯的]
叶卡捷琳娜-加莫娃出生在车里亚宾斯克。这里属乌拉尔地区,位于崇山峻岭之中,是前苏联有名的重工业基地,在卫国战争期间起到过救国的作用。出生在这样的城市里,加莫娃有着与生俱来的顽强品格和忘我精神,她在辛勤劳作的父母影响下从小就有一种不服输的骨气,这给她后来的排球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队友们看来,穿着11号球衣的加莫娃性格开朗,喜欢开玩笑,但是在陌生人眼中,她总是显得比较沉默。这是因为她不愿意张扬。别看她在场上勇如猛虎但在生活中却是个气质温柔们静的姑娘,喜欢音乐和鲜花。在国家队中,她属于承上启下的人物。由于年龄居中,在新秀和老将之间起到了沟通的作用,所以队友们都把她看做是可以交心的姐妹。
俄罗斯女排有一个与其他国家不同的作法,就是把国家队固定放在某个城市里人员也以某俱乐部为主。现在的俄女排实际上就是叶卡捷琳堡市的乌拉洛奇卡俱乐部队,俄队的12名队员中,有10人来自这个俱乐部。所以,女排队员无不把进入乌拉洛奇卡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为这是进入国家队的一块敲门砖。
叶卡捷琳堡离车里亚宾斯克很近,当年身高才近1.80米的加莫娃就引起了慧眼识珠的卡尔波利的注意,他毫不犹豫地把她调入了青年队,然后升入替补队暨国家二队,最后成为国家队的正式成员。这三步台阶是每位国家队选手成长中的必经之路。卡尔波利的三梯队国家队结构被公认为是一种合理的构成。它保证了国家队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同时也让选手之间形成了合理竞争。
为了确保国家队的训练质量,卡尔波利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提出全国最优秀的选手都选入乌拉洛奇卡俱乐部队,这支队在全国联赛的最初阶段不参加比赛,而是直接进人最后四强的角逐。俄罗斯联赛的时间是从10月份开始至次年的4月,乌拉洛奇卡从年底才加入比赛,这样就省出了很多时间让选手们参加国际比赛。卡尔波利的目的达到了,正是有了大量的时间,加莫娃和队友们才能不停地参加世界大奖赛、世锦赛和其他各种国际比赛。它所带来的好处是,加莫娃所在的乌拉洛奇卡队不仅是乌拉尔的,更是俄罗斯的一支劲旅,它从组成的那一天起,就比其他俱乐部胜出一筹。
不过,由于卡尔波利的这项政策,使得其他俱乐部要想战胜乌拉洛奇卡队简直比登天还难。而乌拉洛奇卡能够连续12次夺得全国冠军也就不足为奇了。俄罗斯国内已经有人对此颇有微词。由于缺少悬念,使得女子排球联赛变得不好看,以至于没有电视台愿意进行电视转播,从而使排球在国内的地位下降。他们建议让乌拉洛奇卡队从第一阶段就开始比赛,使联赛成为一种公平的竞争。
[严师出高徒]
卡尔波利选择队员的标准,一是看她的体能,二是看她的心理素质,他认为后者甚至比前者还要重要。最让他青睐的是复合型人才:既有身高,又有速度,还得有灵活性。而加莫娃正好符合以上要求。经过多年的锤炼,如今的加莫娃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2米以上的超大型主攻手,除了她在前排的超手扣球令人生畏以外,后排的强攻也如迅雷不及掩耳,在多次世界最佳得分手的竞争中,她都是有力的争夺者。自进入俄罗斯主力阵容以后,她已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得了最佳得分手和最佳拦网的荣誉。
在国际排坛,一提起卡尔波利,人们就会联想到他在赛场上那雄狮般的怒吼,奋力挥舞的胳膊,剧烈晃动的满头银发。他的样子看上去近乎可怕,不知道在他手下的队员们,如何受得了他那如君主般的统治;有人甚至担心,会不会有人被他逼出神经病来。
对这一点,加莫娃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应该说,在训练和比赛时,卡尔波利就是一个严师,而在生活中,他是个慈祥的老头儿。他对选手们几近魔鬼般的训练,确实让不少队员泪如雨下。其中就有加莫娃。但队员们心里都很清楚,没有严酷的训练,就不会有出色的技术。每个人都在心里忍着,只有当胜利来临时,才会让委屈和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
看看俄罗斯队的训练日志,就会知道姑娘们有多苦:一般情况下,训练时间是早6晚7,一天三次。队员们早6点起床后就去训练,吃过早餐后稍事休息,第二次训练,从11点就又开始了;下午喘口气,第三次训练从17点到19点,如果某项科目完成得不好,还得加练。姑娘们不敢怠慢,否则卡尔波利又会怒发冲冠。每当炎热的夏天,她们才能“躲过一劫”免了中间的那次训练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用在卡尔波利身上再合适不过。虽然每逢大赛队员们都取消了休息日,但一年到头总会有几个假日;可是卡尔波利却要轮班指导三支队伍,从早9点一直忙到晚9点。所以即使他的态度再严厉,队员们也都心服口服,没有人对抗他的命令。相反如果哪天卡尔波利没发火,大家都会非常奇怪;难道他今天病了不成。
姑娘们在二十几岁的年龄,没有不爱美的,加莫娃和队友们也不例外。但她们顶多是化上淡妆,穿上漂亮衣裳,绝不敢像其他运动队的姑娘那样,去文身或者在肚脐里镶入钻石,要是让卡尔波利看见的话顿时就把你赶出国家队。
加莫娃奎今对1999年发生的一件事难以忘怀。那年她刚进国家队不久,在随队参加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俄队因飞机故障在中国台北的机场上滞留了整整12个小时。当时姑娘们都很疲惫,由于积压了不少班机,候机厅里人满为患,既没吃又没喝。卡尔波利却把这当作是磨练队员意志品质的一次极好机会,他找个地方坐下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侦探小说读起来。队员们见此都纷纷效仿,有的拿出了学校的课本,有的读起俄罗斯名著。而加莫娃则一遍接一遍地听着音乐。没有任何人抱怨,就这样熬过了12小时。在场的乘客无不对这些高大的姑娘们刮目相看。
这件事惰对加莫娃后来的成长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她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成功就得有足够的耐心。经过几年的磨练,她终于走上了世界排坛的巅峰,成为世人瞩目的名将。但是她也知道,俄罗斯虽然已经拥有夺冠的实力,但就是抓不住机会,总是在重大比赛中出现失误,每每与金牌擦肩而过。在接下来的北京运会中,她不能再放过获胜的机会。
[加莫娃的眼泪]
我一直不能忘记2004年奥运会上,当俄罗斯女排被中国女排大逆转击败后,俄罗斯队个头最高的第一主攻手加莫娃伤心的眼泪。
那是一场经典对决。中国女排在前两局连输两场,处在了最危险的边缘。自从中国女排1981年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后,我就一直喜欢这支队伍。所以,当看到中国女排在这次奥运会上形势极为不利时,我也像全中国人一样为中国队担心,并强烈希望中国队能反败为胜。结果正如中国人所愿,中国队连扳三局,实现了激动人心的大逆转,夺得冠军。
经历了风雨后的彩虹更加灿烂,中国女排的此次夺冠更令中国人兴奋。但就在我们兴高采烈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张哭泣的脸,那就是俄罗斯女排的核心人物加莫娃。记得当时的电视镜头长时间地对准了加莫娃。如果加莫娃只是掩面而泣,或者是轻轻地抽泣,倒也罢了,然而,加莫娃哭得毫无遮拦,一把鼻涕一把泪,像孩子般的哭泣,她的整个面部都开始扭曲,略带油性的皮肤上无数泪光闪烁,她哭得那么揪人心肝,那么让人怜惜。她尽情地发泄着自己的失落和悲伤,是那样的无辜、无奈而又无助……
加莫娃的眼泪发自内心。在2000年奥运会的时候,俄罗斯女排就是亚军,但那时加莫娃是替补运动员。经过四年的磨练,加莫娃已成为俄罗斯的绝对主力,也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主攻手。面对2∶0领先的局势,再胜一场就是奥运冠军了,冠军离她们只有一步之遥,她们不想再拿银牌了。但是,在如此大好形势下,竟然被中国队翻盘连扳三局,再一次与冠军失之交臂。
中国队有多么兴奋,俄罗斯队就有多么失落。把这种失落表现得最强烈的就是加莫娃的眼泪。我从来没见过这样淋漓尽致的哭泣,我承认我被加莫娃那种真诚的眼泪所打动。
在加莫娃哭泣的时候,中国女排的队员也在哭泣,只是这种哭泣与加莫娃的哭泣完全不同,这是胜利者激动的泪水,是喜极而泣。中国运动员哭的时候,几乎肯定是胜利的时候,而失败时,反而很少哭。这种奇怪的现象反映了中西文化、性情的一种差别。在中国人看来,哭被看做是没出息、软弱的表现。在失败时,在最难受、痛苦时,在最想哭时,你被告知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坚强,打掉了牙齿也要吞进肚里,要以笑脸面对失败。你需要隐忍和压抑。
但是,哭泣的加莫娃还是加莫娃,世人并没有因为她的眼泪而认为她软弱、小看她,她依然是世界排坛最出色的选手。泪流满面的加莫娃告诉我们,眼泪也是美丽的。感人的事情是超越国界和种族的。正是由于加莫娃的眼泪,那场中俄比赛才更加动人。
在颁奖仪式上,当念到加莫娃的名字时,场上各国和地区球迷都报以了热烈的掌声。俄罗斯球迷纷纷把俄罗斯队的吉祥物玩具扔到场上,表达对本国姑娘们的敬意。场边一名俄罗斯男排队员说:“她们表现得很出色,只是中国队更优秀。”
“加娃”在颁奖时笑容满面,频频向观众挥手致意,还把俄罗斯国旗高高举起。但十几分钟后,当加莫娃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时,她的笑容没了,而且沉默寡言。
一名记者问俄罗斯姑娘是不是打巴西队太累了,导致决赛失利。加莫娃回答说她并不感到累,她的队友也不觉得累,其它原因回去检讨后再说。之后她就不再说话,眼圈慢慢变红,然后把头埋在手心里。
这时俄罗斯一名记者站起来说:“卡佳(加莫娃的呢称),你别哭。大家都看到,你们已经尽力了。”
过了一会,“加娃”和中国队的冯坤提前离开了发布会现场。热情的记者包围了冯坤,中国姑娘笑容满面地接受采访;俄罗斯姑娘低着头,孤零零地朝门外走去,没有人上去打扰她。一位俄罗斯记者说:“她很伤心,不想说话。”
赛后,俄罗斯女排主教练卡尔波里说:“加莫娃一定会成为奥运会冠军。”
[加莫娃赛后喜极而泣]
日本当地时间2006年11月16日,2006女排世锦赛决赛在大阪上演,最终,俄罗斯女排苦战五局,3-2击败巴西女排成功封后。这也是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女排在三大赛上获得的首个
冠军,赛后,俄罗斯队员加莫娃喜极而泣,挥舞国旗庆祝胜利。在发布会上,她更是难掩心中喜悦,坦言世锦赛冠军弥补了雅典奥运决赛失利的遗憾。
当制胜球落地的瞬间,俄罗斯女排集体冲入场内,队员与教练相拥庆祝,队员们更是将主帅卡帕拉拉抛向空中,比赛中在一攻上给对手无限打击的加莫娃更是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在镜头面前她尽情宣泄心中的激动,与队友欢呼,手持国旗绕场一周,在赛后的发布会上,她更是用“完美”来形容了这支俄罗斯女排:“整个世锦赛我们的表现都很出色,老将的回归给我们带来了经验,而高度上的优势也被我们发挥的淋漓尽致,最终我们做到了,这个冠军是对整个俄罗斯女排最好的回报。”当记者让她比较一下雅典奥运会失利和本次世锦赛夺冠的两支俄罗斯队的时候,加莫娃说到:“两个时期的球队没什么可比性,现在的我们更年轻,更有冲击力,04年我们输给中国,今天我们赢了巴西这才是最关键的区别,我们用世锦赛的冠军弥补了奥运会的遗憾。”
当记者提到这是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三大赛上的首个冠军的时候,加莫娃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正是这个原因,这个冠军对我们很重要,决胜局11-13落后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放弃,我们的队伍在这次世锦赛上的表现是完美的。”
[想当艺术设计师]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女排决赛,中国女排绝地反击让很多中国球迷终生难忘,但同时让人无法忘却的还有俄罗斯队几乎每扣必中的主攻手加莫娃。当俄罗斯女排负于中国队痛失奥运会金牌时,电视画面上的这位2米02的高个子姑娘哭得像个泪人儿,她的脸上淌满泪水,嘴里还喃喃地说着什么。这一幕感染了世界各国电视观众。想必中国球迷很想了解她的近况,而加莫娃最近的变化还真不小呢。
就在去年11月22日,加莫娃通过法律程序解除了与她所在的叶卡捷琳堡乌拉尔女人俱乐部的合同,这意味着,新的赛季她将加盟俄罗斯的其他俱乐部。但目前她还不能与其他俱乐部签约,因为叶卡捷琳堡乌拉尔女人俱乐部实在不愿意失去加莫娃,打算继续上诉,要证明俱乐部与加莫娃的合同仍然有效,想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留住加莫娃。
打赢了与乌拉尔女人的官司
2004赛季结束前,乌拉尔女人俱乐部以及失去了几名主力队员,然而只有加莫娃的离开引起了俄罗斯球迷和媒体们的高度关注,加莫娃与俱乐部为何大打出手?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
加莫娃说,早在今年春季,她就开始考虑离开乌拉尔女人俱乐部,但最终的决定是在雅典奥运会结束后做出的。她说:“我特别要强调的是,一些媒体说,我在奥运会上说自己要离开乌拉尔女人,这不是事实,在雅典奥运会上我没有说过这种话。雅典奥运会之前,我与俱乐部就有些矛盾,从雅典刚回来后,我曾试图调解与俱乐部的紧张关系,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但一切未能如愿,我只好选择离开。”
当加莫娃把要离开俱乐部的决定告诉俱乐部总经理维利卡诺夫时,维利卡诺夫一下子怔住了,表情怪怪的。事后,俱乐部一直对外封锁这一消息,对内则避而不谈,上上下下都想拖延时间。其实加莫娃也早就料到俱乐部会采取这种拖延战术。这使她明白了一点,要想离开俱乐部必须通过司法程序。于是,加莫娃为自己聘请了律师,经过律师的努力,叶卡捷琳堡法院最终于2004年11月22日做出判决,俱乐部应该允许加莫娃当方面中止合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事情的结束,因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乌拉尔女人俱乐部在宣判10天里有权提出上诉。
虽然打官司是件令人头疼的麻烦事儿,但加莫娃并没有觉得有多伤脑筋,因为所有的法律问题一直都由她的代理律师们做。她要做的就是关注诉讼程序的进展情况,她也没有出庭.由于加莫娃聘请的律师早些时候曾经帮助过她的队友戈尔什科娃和萨夫罗诺娃转会到其他俱乐部,很有经验,因此他们很容易就帮助加莫娃打赢了这场官司。
17岁时不懂琢磨合同条文
尽管加莫娃打赢了这场官司,但从内心来说,加莫娃并不想与俱乐部闹成今天这个样子,毕竟自己在这里从无名小卒成长为一名世界级的球星。
年仅17岁的加莫娃与俱乐部签订了长达15年的合同,合同期到2012年,然而俱乐部的这一做法违反了俄罗斯的劳动法,因为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签署5年以上的合同。所以法庭最终认定,乌拉尔女人俱乐部与加莫娃签订的这份合同没有法律效力。
谈到当初为何在这份漫长期的合同上签字,加莫娃解释说:“我那时只有17岁,这个年龄的人根本不会认真琢磨合同的条文,说实在的,当时只顾高兴自己能够进这么高水平的球队。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我吃亏了,被俱乐部结结实实给涮了。好在法律站在我这一边,俱乐部再怎么想留我也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想了解加莫娃为何执意要离开俱乐部,但她一直都不肯说,她强调一点,绝对不是因为自己跟队友产生了什么矛盾。尽管她闭口不谈离开俱乐部的原因,但俄罗斯媒体猜测,她向往到莫斯科打球,生活以及与球队主教练卡尔波里关系紧张绝对是她执意要走的主要理由。
对卡尔波里既不满又尊重
担任俄罗斯国家女排主帅的卡尔波里也是叶卡捷琳堡乌拉尔女人俱乐部队的主教练,有人猜测,加莫娃的走跟他有着直接关系。加莫娃则否认了这一说法。她说:“当我决定走之后,我同他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我讲明了自己的立场后,他没有试图劝说我留下,但他很想知道,我到底为什么要离开俱乐部。我没有说出来。”
按照加莫娃的说法,师徒二人结束这场谈话时,双方互祝今后工作生活顺利。
几年来,媒体曾传说加莫娃因不能接受卡尔波里教练的执教方式而导致双方关系紧张,加莫娃对此说法不置可否.她巧妙地说:“我要感谢他带我获得的这么多体育成绩,卡尔波里是我运动生涯中一个关键人物,他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于他的执教方式和工作方法我早就适应了,也许有时候他的工作方式看起来有些怪异,但这没什么。我和队友们也不会在乎形式,也会忍耐。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卡尔波里带领我们总能取得好成绩。与成绩相比,他的工作方式如何就显得不重要了。”
加莫娃还说:“不管我与卡尔波里的关系好也罢,坏也罢,随着我离开乌拉尔女人俱乐部,我们之间都不会有什么了。”
离开了叶卡捷琳堡乌拉尔女人俱乐部,加莫娃目前最想加盟莫斯科迪纳摩,但她也透露,这绝不是向她发出邀请的惟一一家俱乐部。她丝毫不担心自己在新赛季没球可打。目前趁着与乌拉尔女人俱乐部队还有一些问题解决的时间,加莫娃想好好地休息,养精蓄锐。雅典奥运会结束后,加莫娃一直处于自行休整期,她说,这是最近几年来自己第一次有这么长的休息时间。她认为这对延长自己的运动生涯也很有好处。
难以忘却雅典奥运会噩梦
身高臂长的加莫娃堪称世界女排第一高度。更难得的是,她身材很高但非常灵活,各项技术都很均衡,拦网高度为3米10,扣球高度更是达到了3米21。她只要在场上一站,就会让对手们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发挥,她的前排超手扣球和后排强攻令人生畏,自1998年入选俄罗斯国家队主力阵容后,加莫娃已经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得了最佳得分手和最佳拦网的荣誉。加莫娃成了俄罗斯女排中无可替代的绝对主力。
雅典奥运会之前,俄罗斯女排不被人们看好,然而这支球队在比赛中却表现得异常出色,尤其在半决赛与巴西的争夺中,俄罗斯队在先输两局的情况下,奋力连扳三局,最终以3比2获胜进入了同中国队的冠军争夺战。在决赛中,俄罗斯队接连拿下两局,就在俄罗斯人以为这枚金牌到手时,俄罗斯女排却被中国队一连扳倒三局,最终与冠军失之交臂.俄罗斯女排最终获得了银牌,加莫娃则荣膺最佳得分奖,但负于中国女排的雅典奥运之战被加莫娃视为一场噩梦。
奥运会结束后,加莫娃仍然对俄罗斯VS巴西和俄罗斯VS中国的两场比赛念念不忘。她说:“我经常地回想起这两场比赛,但感受截然不同,想起同巴西队的那场比赛,我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满足,我和队友们发挥得异常出色,配合得天衣无缝。我认为这是我运动生涯中最难忘的一场比赛。想到同中国队的比赛,我总是感到遗憾和不解,与中国队相比,我们什么都不差,但我们没有拿到冠军。但我可以说,我们这块银牌的含金量也很高,比赛中我们双方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只是中国队最终多了点儿运气,就像我们在半决赛中赢巴西队一样。我认为,没有运气是不可能拿到奥运会冠军的。”
雅典奥运会前后,俄罗斯女排主教练卡尔波里曾多次表示辞职,而在2004年11月底刚刚进行完换届选举的俄罗斯排协目前正在酝酿新的主教练人选。谈到这个问题,加莫娃表示,不管新一届国家队的主教练是谁,她都会乐于为国家队效力。她说:“对我来说,谁当主教练并不重要,我都会服从指挥,对我来说,为国家队效力是莫大的荣耀和享受。即使卡尔波里再度执教国家队,我也丝毫不担心会落选。”
生活中的事情早打算
加莫娃目前是乌拉尔体育学院的学生,由于即将离开乌拉尔女人俱乐部,加莫娃也在考虑到莫斯科继续就读的问题。加莫娃打算到莫斯科后重现选择专业。目前她首先考虑进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系。学新闻专业并不意味着加莫娃将来想当记者,她说,相比之下,自己更喜欢艺术设计师的职业,希望将来能够当一名艺术设计师。
有人曾劝说加莫娃,现在就考虑退役以后的职业选择是否早了些,但加莫娃说,时间过得很快,自己打完北京奥运会也就该考虑退役的事情了,退役后自己会面临在生活中重新选择职业的问题,因此应该事先考虑将来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看来,加莫娃不仅是球场上的一名猛将,还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Gamova的图片】
更新图片
28楼还有更新图片
【Gamova的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ce00XNDAwOTk2.html
http://www.uume.com/play_0j3m3e7CjiXN
http://tv.mofile.com/HWU4U7YV/
喜欢的支持一下给点人气,不喜欢的希望提出意见,thank you for ever!
注:本贴会不断更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