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632
威望 点
主场币 元
贡献值 点
好评度 点
人气值 点
好友
记录
日志
相册
回帖0
主题
精华
注册时间2006-8-16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收听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8 17: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姓名:李春(Li Chun) 性别:男
生日:1982.4.1
出生地: 烟台 运动项目: 排球
身份: 运动员 教育背景: 大专
个人爱好: 看书、听音乐 注册单位: 解放军队
身高:1.90米 体重:82公斤
扣球高度:3米48 拦网高度:3米32
项目:排球 位置:二传
球衣号码: 10
主要成绩:第十五届亚运会男子排球亚军
2001年,年仅19岁的李春第一次入选国家队,从国少队、国青队再到国家队,他几乎都费多少周折,总是一帆风顺。但谁知道李春在9岁之前,最喜欢的却是乒乓球。
从2000赛季李春取代唐焕军成为八一队主力二传以来,他的进步有目共睹,经过四个赛季的磨练后,李春在发挥的稳定性上和经验上显然在同龄的二传手中成为了佼佼者。他的发球速度快、落点刁、杀伤力大,曾让他在2000赛季和2002赛季,两度登上联赛发球榜的头把交椅。
……………………………………………………………………………………………………………………………………………………………………………………
李春:慷慨少年行
在中国男排队伍中,二传手李春是最受观众关注的人物之一。他14岁入选八一男排青少队,18岁司职八一男排主力二传,19岁成为国家男排的一员。今年,他再次披上国家队战袍,并名列先发阵容。
勤奋的少年
小时候,李春最早打的是乒乓球,这段经历使他受益匪浅,最直接的是使他的手上动作变得非常灵活。没多久,李春的身材长高了,于是他转向排球。14岁时,李春被八一队选中,从家乡烟台来到了北京。
八一男排是国内劲旅。李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打排球的时间短,基本功薄弱,因此,狠下功夫提高自己。日常训练结束后,别的队员都离开了,李春还一个人留在场上加练;星期天放假,队友们都休息了,李春仍留独自苦练不怠。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的他的积极性,有些人甚至说一些风凉话,这让当时年纪尚小的李春颇有些无所适从。“我那时觉得加练并不怎么累,但却不知道怎么应付别人的嘲讽。”李春后来谈及这段往事时苦笑着说。
李春是一个喜欢用头脑打球的队员,在二传的位置上,他如鱼得水。二传是一个苦活、累活儿,也是细活儿。传球训练不仅枯燥而且量大,一天下来,有时甚至得传上千次球,身体累;组织战术得和对手斗智斗勇,脑袋也得不停转动;传球讲究的是精确,这就得在细腻上下功夫。为了提高水平,李春每天都要写训练日记,把自己的训练情况、感受及疑问等记下来,精心梳理,仔细琢磨。他还时常和队友探讨,就彼此间更默契的配合交换意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很快见到了成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技术特长。李春的表现受到了教练的肯定,他被调入了一队。尽管实力曰增,李春仍很勤奋。2001年九运会后,全队难得放了一次长假。李春仅仅在家里呆了十几天后就提前归队,又开始了训练。
李春的另一项绝活跳发球更是通过苦练成就的。当时,没有人看好他能练好跳发球,因为中国还没有哪一位二传手采用跳发球。可李春认为自己弹跳和协调性好,具有练跳发球的条件。另外,他也看到世界上有不少著名二传手都是跳发球的高手,觉得既然他们行,自己当然也能练好。他仔细地研究和模仿世界跳发球高手起跳的动作、角度和时机,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跳发球技术。几年下来,李春的跳发球已经成为八一男排的摧城拔寨的重要战术之一。
“正业”与“副业”
作为一名二传手,李春对自己的“正业”是非常重视的,他深深地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因此,除了勤学苦练外,他还虚心地向国内那些著名的老二传如杨立群等请教。他还潜心研究国外优秀二传手的特点,认真琢磨和体会他们的传球线路,手法变化,充实和提高自己。据说,李春最佩服的是南斯拉夫男排二传手格拉比克。八一队主教练陈刚就是看中他的这些优点而把年轻的李春推上了主力二传的位置。
不过,进入国家队后的李春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八一男排是典型的北派队伍,球风凶悍,以高举高打为主,国家队则是以快速多变为主。而李春的二传优点是背传二号位比较隐蔽,分配球的思路也比较大胆,但传球稳定性不足,三、四号位时有些球思路很好,但就是传不到位,从而影响到攻手的发挥。为了适应国家队风格,习惯于高点传球的李春颇费了一番脑筋。他努力使自己的技术变得更细腻,传球的弧度更低,速度更快,线路更多变,落点更精确,和队友的配合更默契等。辛苦换来了收获,李春在技、战术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他和胡松、李杭等配合组成了中国男排的“奇兵”阵容,曾经在比赛中有上佳表现。如在2003年世界杯赛中,中国队在与加拿大比赛的第三局以8比15落后时,主教练邸安和让李春和李杭替换上场,没想到李春的背传频频奏效,直接帮助中国男排以36比34赢下该局;又如和巴西队的对阵中,李春、李杭和胡松等首发出场。在李春的调动下,中国队的多点进攻让巴西队在拦网时摸不着头脑,结果愣是以Z5比23从世界冠军身上拿下了宝贵的一局。
但是,当李春回到母队时,他又不得不再次适应八一队的风格。这几年间,李春一直在两种风格之间适应和提高。
让李春出名的不仅是他的主业二传,还有“副业”——发球。李春跳发球的威力在国内首屈一指,每秒18米的速度即使连最好的自由人国手初辉也不敢轻视。实际上,八一队战术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利用李春的跳发球破坏对方的一传为本队赢得拦网和防反的机会,甚至直接得分。在2000年全国男排联赛上,他获得发球第一名。2001年赛季,李春首轮比赛在客场创下发球直接得7分的纪录。在主场与成部恩威队的对决中,直接得分达9分之多,其中第四局在他的发球轮次中曾连得盼,并有两球成功破坏对方一次进攻。再如上届联赛,八一男排在无锡主场对阵卫冕冠军上海队,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拼发球大战。结果,以李春、陈方为首的八一队略胜一筹,以3比1战胜对手。此役首局,在双方战成25比25时,正是李春一个漂亮的二次球,将比分改写为26比25。接着他又以一个势大力沉的跳发球破坏了对方的一传,小将谢文昊抓住机会,一击而中,八一队以27比25领先结束战斗,先拔头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除了发球,拦网和二次球也是李春的拿手好戏,这三大优势,使得李春在国家男排中有了一席之地。在比赛中,中国男排围绕李春有一个常使用的战术,就是一传将球顶到网口,李春利用弹跳优势打二次,效果相当不错。李春单人或者与队友组成双人、三人拦网也有相当的成功率。2003年世界杯赛中加之战的第三局,双方打到34平后,正是李春最后的单人拦网,使得中国队以36比34赢下了这一局。
有人觉得作为一名二传手应该特别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如果强调发球进攻,那么一旦失误就会对传球造成心理波动,这二者之间是有矛盾的。但李春认为,如果处理好了,不但没有矛盾,反而有助于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他说,刚开始有时一场发球能丢六、七个,心理波动挺大的,后来习惯了,到现在即使连续两轮跳发都丢了,到第三个轮次发,他还是敢拼,丝毫不会受到前面失手的影响。跳发的一刹那对人的心理素质磨练特别大,因为这个原因,李春在传球的时候反而会感到从容自如。
主力二传
李春初露锋芒是在2000年全国男排联赛上。在八一男排客场对上海队的第二场比赛先输两局的情况下,主教练陈刚把年轻的李春换上场。结果他发球直接得分,八一队士气因此大振,并连扳两局,虽然最终仍以2比3失利,但李春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年,第一次打联赛的李春还拿了最佳发球奖。
2001年,李春入选中国男排。当时,队中尚有老二传王贺兵和来自上海的何炯,李春的年纪最小。但不久,王贺兵因伤病离队,何炯和李春开始承担起全队的二传重任。他们俩各有特点,何炯传球比较稳定,技术细腻,擅长组织快攻战术,但在传球时有时缺少变化,隐蔽性不强;而李春弹跳力较强,发球极具威胁性,拦网也不错,但在技术上仍需加强。在二人中没有绝对实力成为主力前,何炯和李春在比赛中轮流上场就成了中国男排一大特色,这也就是所谓的“何李之争”。不过,在实际比赛中,还是以何炯作为主力的场次居多,而李春则多以“奇兵”出场。
今年,李春在印度举行的2006年世界男排锦标赛亚洲区预选赛中发挥出色。他不仅组织战术得当,而且发球、拦网和进攻都有不俗的表现。中国队对印度尼西亚队一战,李春为球队贡献了10分,列全队第三位,其中发球5分、拦网2分。而最后一场和印度队决定性的比赛中,李春更是成为扭转这场比赛胜负的关键。第一局,在中国队以15比19落后时,主教练邸安和用老队员陈方换下了一传发挥不好的沈琼,陈方上场后稳稳地接好对方的发球,中国队组织战术进攻由汤淼扣球得手。随后李春的发球使中国队扭转了不利局面,他的发球一次造成对方失误直接得分,三次破坏了对方的一攻,结果拦网得2分、防反扣球得1分,中国队将比分反超为20比19,并最终取得胜利。赛后,李春独得三项最佳:最佳二传,最佳发球,最佳拦网。其中,拦网得8分,发球得10分,扣球得6分,得分比两个副攻还多。
主教练邸安和对李春在比赛中的表现给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李春的崛起。通过这次比赛,李春已经确立了自己在中国男排中的主力地位。邸安和表示,李春年轻,等到2008年,他的能力应该更强。李春身体条件出众,心理素质稳定,弹跳、发球都不错,他的脱颖而出是新一届中国男排的最大亮点。
摘自:《五环明星》 作者:向 阳
………………………………………………………………………………………………………………………………………………………………………………
二传李春
二传李春的脱颖而出是新一届中国男排的最大亮点。他年轻,可塑性强,等到2008年,他的能力会更高。
——中国男排主教练邸安和
爽朗而单纯的个性,明亮的眼神,灿烂的笑容……李春的身上处处流露出北方男孩青春的活力,也恰与他的名字给人的感觉相符合——李春的生日是4月1日。这一天在中国是万物复苏的传统节气立春,李春的名字由此而来。
二传——主力二传——世界顶级二传,这是这位爱好新鲜事物,爱开玩笑,爱聊天的大男孩给自己定的三个阶段性目标。现在的他,正奔着第三个目标而去。
二传之前
“我当时非常喜欢打乒乓球,水平也相当不错。如果没有改打排球而一直打乒乓球,我想我肯定也是乒乓球国家队的队员了。”李春半开玩笑半自豪地说。
不满8岁时,李春就进入了烟台体校,打了一段乒乓球后,由于个子猛蹿,在教练的建议下改练排球。
往事如烟,如今留在李春脑海里的竟然只剩下寒冬清早独自走路的恐惧。体校要求学员每天早晨5点多出操,北方冬日的天,5点钟还是漆黑一片,路上更是少有行人。家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小小的李春最初想让妈妈送,但妈妈却执意让他自己去——不过,现在妈妈倒时常后悔当时为什么不送送李春。李春只好一个人壮着胆子独自上路。刚开始还能按正常步速走,后来自己吓自己,常常剩下的一段路,竟是飞跑着过去的。日子一长,他倒也习惯了。记得有一次,因为下了大雪,妈妈可怜儿子,就没有准时叫醒他,结果李春却跟妈妈急了。
1996年,14岁的李春从家乡来到北京。为了能使李春在排球上有更大的发展,父母咬牙下决心把儿子送到了八一队。入队不久,就遇上了全国青年锦标赛。正当李春憧憬着自己居然可以在全国比赛中大展拳脚之时,队里却通知他留在家里,不用随队伍参赛。这给了雄心勃勃的少年当头一棒。
由于身高的限制,加之头脑聪明,李春一直司职二传。这是一个各项技战术要求很高的位置。为此,李春为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日常训练结束后,别的队员都离开了,他还留在场上加练;星期天放假,队友们都休息了或者出去玩了,李春仍在独自苦练不怠;他还坚持每天写训练日记,把自己的训练情况、感受及疑问等记下来,精心梳理,仔细琢磨,时常和队友探讨,交流意见……
只是,让年少的李春没有想到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他的积极性,有些人甚至说一些风凉话,这让李春颇有些无所适从。“我那时觉得加练并不怎么累,反倒是不知道怎么应付别人的嘲讽。”
不知道怎么应付索性不应付。李春的家离大海很近,海边是童年的李春最喜欢去的,爱海的李春只当这时自己的肚里装着家乡的大海。
奇兵二传
三年后,李春进入了人才济济的八一男排一线队。2000年,李春在全国排球联赛中初展身手,不久就以优异的表现成为八一队的主力队员。2001年,李春入选国家队。
李春身体素质优秀,技术全面,二次攻和拦网都不错,尤其难得的是头脑冷静,大局观好。但在刚进国家队,他更多地时候还是作为奇兵替补出场。主帅邸安和看中的是他的绝活——发球。
李春的跳发球威力在国内首屈一指,每秒18米的速度即使连最好的自由人国手初辉也不敢轻视。在2000年和2002年两届全国男排联赛上,他的发球在个人技术排名中位列第一。2001年赛季,首轮比赛他就在客场创下发球直接得7分的纪录,在主场与成都恩威队的对决中则再创新高,发球得到9分,其中第四局在他的发球轮次中曾连得5分,并有两球成功破坏对方一次进攻。2005年全运会,八一队与山东队争夺季军之战时,李春竟然连续发球12次,几乎次次破坏了对方的一传,直接得分就达到五六分之多。
为练成这一绝活,李春没少下功夫。那时国内还没有二传手采用跳发球的先例,可李春认为自己弹跳高,身体协调性好,具有跳发球的条件,更何况世界上有不少著名二传手都是跳发球的高手,既然他们行,自己当然也能练好。于是,从青年队时,他就有意识地练习跳发球,仔细研究和模仿世界跳发球高手起跳的动作、角度和时机,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跳发球技术。
有人觉得作为一名二传手应该有稳定的心理,如果强调发球(进攻),一旦失误就有可能对传球造成心理波动。但李春认为,这两者之间只要处理好,并没有矛盾。刚开始,他有时一场发球能丢六七个,心理波动确实挺大的,但慢慢就习惯了,到现在即便连续两轮跳发都丢了,到第三个轮次发,他还是敢拼,丝毫不会受到前面失手的影响。
奇兵虽然耀眼,惜哉光芒短暂。由于组织技术不过关,在国家队中,李春的上场次数最少,比不过老将王贺兵,也排在同年龄段的何炯身后。这当然令李春感到了沉重。
更令李春伤心的是,他这个奇兵没能用在最重要的当口。2004年3月,在一次训练课上,李春拦网时手不慎和另一名队员碰在一起,手背第四趾骨骨裂。队医检查后估计至少需要5周才能恢复。接下来的一个月正是中国男排进行技战术配合训练的时间,主教练邸安和认为错过这阶段的训练,李春即使恢复也很难参加5月的奥运落选赛,所以让李春回到八一队休养。
落选赛开始后,李春只能在国内通过电视等媒体了解队友们的比赛情况。那种滋味,他终身难忘。
主力二传
国家队的打法与八一队不同。八一男排属于典型的北派打法,崇尚力量和高度,对二传手的要求不高,因此,李春传的主要是二、四号位,而快攻战术则是二号位的背传。国家队则与此不同,快变战术的组织要占到相当大的比重。他着力加强对组织技战术的训练。此外,李春虚心向杨立群等国内那些著名的老二传请教,潜心研究国外优秀二传手的特点,认真琢磨和体会他们的传球思路,手法变化,从中加以吸收,充实和提高自己。
李春的技术变得细腻了,传球的弧度更低,速度更快,线路更多变,落点更精确……2005年,中国男排重新组队,李春毫无悬念地再次成为其中的一员。
经过几年大赛的锻炼和刻苦的训练,李春更加成熟了。看到他的变化,同为二传出身的邸安和非常高兴,时常在训练中指点他,使他获益匪浅。
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印度举行的2006年世界男排锦标赛亚洲区预选赛中,李春的发挥极为出色,先发出场的他不仅组织战术得当,而且发球、拦网和进攻都有不俗的表现。中国队对印度尼西亚男排一战,李春为球队贡献了10分,列全队第三位,其中发球5分、拦网2分。最后一场和印度队决定性的比赛中,李春更是成为扭转这场比赛胜负的关键。
第一局,中国队以15比19落后,李春的发球一次造成对方失误直接得分,三次破坏对方的一攻,结果拦网得2分、防反扣球得1分,中国队将比分反超为20比19,并最终取得胜利。赛后,李春独得三项最佳:最佳二传,最佳发球,最佳拦网。其中,拦网得8分,发球得10分,扣球得6分,得分比两个副攻还多。邸安和直言:李春的崛起是这次比赛最大的收获。
即使当上了主力二传,但“奇兵”仍然是中国队的重要武器。在泰国举行的第13届亚锦赛上,李春又在比赛中大显身手。特别是首战印度队时,第一局双方战至22比21时,李春连续发球三次,一次发球使对方一传失误,两次破攻,使中国以25比21先拔头筹。但印度随后连下两局,第四局又以22比19领先。此时,又是李春不负重望,他两次发球迫使对方一传失误,一次直接得分,还有一次破攻,不仅使中国队以23比22对手取得先机,还给印度队心理上以沉重的打击,为中国队的反败为胜再次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而在和韩国队争夺决赛权的比赛中,李春二传、跳发球、拦网、二次球等都发挥得极为出色,为战胜劲敌韩国队立下汗马功劳。
赛后,李春认为自己的状态还有起伏,还需要进一步地提高,“我还有不少问题,如三号位和队友的配合还是不熟练。”距离世界优秀二传的目标,李春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他表示,2005年他学到了很多,在今后,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
业余时间,李春最大的乐趣就是静静地坐下来看书,人物传记是他最爱看的。他说,看书能让自己安静下来,作为二传,在场上更是需要冷静的头脑,“这也算是一种训练吧!”
责编/张冬梅
摘自:《新体育》 作者:温向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