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1526|回复: 6

剖析林丹----从数据到视频,让你更直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6 17: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⑤漢メ1916♂ 于 2009-3-29 17:17 编辑

奥运会金牌,这是无可辩驳的。但是奥运会冠军并不等于完美,在很多方面,林丹很强,在另外一些方面,则存在一些缺陷。本文立意,也就是结合数据结合资料,稍作分析而已。一家之见,欢迎大家踊跃讨论

第一部分  身体素质和步法
此一部分,实实在在的太过于基础,原本并不想写。只不过既然我确实说过“林丹得益于超强的身体素质令到其可以快速到位”这样的话,而某些网友理解能力也确实非常“超前”,因此为免误导计,还是罗嗦几句。很多网友已经有自己的见地而不愿意看,那还是直接跳去第二部分好了,不用在这里浪费时间罢。
林丹的身体素质到底好不好?我认为:当前男单第一。林丹的步法到底好不好?我认为:还行。二者一结合,就能得出“快速到位”这个结论。林丹步法的特点,除开一些基本面不用再论述之外,个人认为有两点非常有特色:
一是连接。打个比方,如果运动员是一块表,那么步法就是齿轮,而身体素质就是润滑剂,确保齿轮运转流畅确保钟表运行准确。林丹的超强身体素质,就像优质的润滑剂,确保其步伐能够更为流畅、快捷的运作,更为重要的是,更为耐磨。如何理解连接?我们这里再举一个例子:nba的罗德曼,210cm不到点的身高,为什么能够连续数年蝉联篮板王的宝座?观察他抢篮板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在一堆伸出去抢篮板的手中,罗德曼的手不是最高的,但他却总能先一步将下落中的篮球先向上托起,当所有人落地其他人微蹲准备二次起跳的时候,罗德曼却脚尖一点就迅速异常的快速起跳了,这时候谁还能比他跳得更快更高?这就是跳跃的连接性,这就是身体素质的先天优势,深蹲多少kg你都练不出来。林丹的身体素质,除能够保证其步法快、稳之外,其一个单步连接下一个单步的力度、频率也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其他单打运动员时而出现的“顿、涩”情形林丹就能更少地出现,这从其突击时的步法连接上可以较为明显的显现出来
二是有效。有这么一个说法:男子单打运动员的步法,单以到位率而言,比不上女子运动员。为什么?因为身体素质的差异度保证了男子运动员在身体不完全到位的前提下可以硬发力而击出较为有质量有威胁的回球,用一个较为通俗的用词就是“偷步”。林丹就能够以自己超强身体素质为依托,将偷步这个环节更为有效的发挥得淋漓尽致。比方说林丹的头顶区抓球路向后斜跳头顶突击,就是林丹所有球路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半场少过的地方就能起跳,其爆发力、协调力、转体力,都是拜其身体素质所赐,一般的男子运动员不是完全做不到,而是难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做了以后万一对方可以防守过来,下一步能不能连接好也是大问题,而有了如前文第一点所述的“连接良好”这个特点,林丹的就能将头顶区的突击+下一拍跟进打击这个球路更为有效的组合在一起
当然,具有突出优点的步法并不代表没有缺陷。不过我在其他地方已有阐述,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视频资料
http://www.56.com/u72/v_MzcxMDc5ODk.html
这个头顶突击不是林丹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就是那么个意思,我懒得找其他资料了



第二部分,数据+录像资料,简单分析林丹技术缺陷
正文之前,说明一下:
1、      主要录像以林丹最新一次比赛----泰国公开赛决赛----作为分析对象
2、      数据并不100%准确,毕竟我是自己一边看一边记录的,因此一定有误差。此外,由于缺少一定的刺激,统计的方式也有一定问题,采用了最为简单的办法。肯定有朋友想挑刺,悉听尊便,不过请挑刺的朋友有的放矢

我在某一个回帖中对于林丹正手区的球路、技术和缺陷做过简单描述,大致是这样:现在很多对手,打林丹时都以限制其正手区高远为主,林丹的正手区球路大致是:滑板、杀球、回拉,球路单调,威胁性不大,相较之于头顶区,其正手区的杀伤力要小很多。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结果?个人认为:关键因素是林丹的正手区动作技术中,手指发力技术掌握的并不好
手指发力技术有什么特点?其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综合来说,手指技术掌握的好的运动员,其利用手指力击回对方场区的的球具有速度快,点尖,隐蔽性强,威胁性大等特点。(当然,具体能够运用到手指力的技术环节很多,这里只重点注意一下高远回球的滑板、劈吊,杀球几个环节)而林丹的正手区技术,恰恰对于手指发力技术要领掌握得不好,因此在顶尖高手的对抗中,其正手区的技术缺陷较为容易被别人利用

现在先来看看林丹vs波萨那比赛的一些数据(发球不计。本人只统计了前两局,第三句波萨那体能下降实在厉害,速败)
第一局比赛  耗时约21分钟,比分21:17,林丹负
波萨那相关统计
总拍数        157拍      
给正手高远         38拍      占总拍数24.2%
给头顶区高远  23拍      占总拍数14.6%
其他(包括相持,网前搓、封、推、勾,防守以及杀球) 96拍      61.2%

林丹正手区高远球相关统计
正手区回球总拍数拍数35拍  
回拉直线7拍      得分0
回拉斜线0        得分0
滑板12           得分0
劈吊1            得分0
杀直线11            得分2
杀斜线2            得分0
其他2            得分1
总计35            得分3

正手区得分统计:3,占总拍数约0.08%

-------------------------分割线-----------------------
第二局比赛  耗时约19分钟,比分21:15,林丹胜
波萨那相关统计
总拍数140      
给正手高远      31      占总拍数比例22%
给反手高远      17      占总拍数比例12%
其他(包括相持,网前搓、封、推、勾,防守以及杀球)      92      66%




林丹正手区高远球相关统计
正手区总拍数27拍

回拉直线7      得分1
回拉斜线1      得分0
滑板6      得分0
劈吊2      得分0
杀直线10      得分2
杀斜线1      得分0
其他0      得分0
总计27      得分3
正手区得分3  占总拍数约11%
-------------------------分割线--------

这场比赛,从数据上看,能够说明如下问题
1、      波萨那以限制林丹正手区的高远为整个战术体系的突破口,事实上,在第二局这个战术指导思想体现尤为明显,林丹以开网前小球为主,而波萨那以直接挑林丹正手高远球作为第一拍组织的选择占了80%以上
2、      正手区线路较为单调,两局球下来,总拍数62拍,斜线回球只有9个,得分为1
3、      正手区威胁不大。两局球下来,正手区主动得分总计为6分。
===================================
没办法,落后的中羽把我的表格给吃了,大家凑合看看



为了能够更直观,现在来看看录像资料
1、      滑板,林丹的正手区滑板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没威胁。从提供的录像截屏我们可以看出,其技术特点未:一致性差(和其高点击球动作差异较为明显),出手点低,出手点基本也就比肩膀高一点儿(起跳时甚至有人随球落的表现),落球点深(出发球线较远),线路基本全部都是直线,球速也较慢,能直接利用滑板调动波萨那令其在跑动中接球的场面几乎没有,滑板技术小快灵的特点在林丹手上几乎体现不出,两局球打完,没有一板能够直接得分。现在请看看视频对比,注意观察叶城万的滑板技术,其动作隐蔽性,球的落点等特点
林丹动作视频1:
http://www.56.com/u30/v_MzcxMDc5NDc.html
林丹动作视频2:http://www.56.com/u44/v_MzcxMDc5NjE.html
叶城万滑板1:http://www.56.com/u92/v_MzcxMDgwMDk.html
叶城万滑板2:http://www.56.com/u11/v_MzcxMTM3MzY.html
叶城万滑板3:http://www.56.com/u54/v_MzcxMzI5NjM.html
2、      劈吊。第一局几乎没有用过,只有一个很勉强可以称为劈吊的球,具体的看下面对于第3点的描述,第二局打出了两个劈吊,但没有构成具体威胁,波萨那以一个搓网一个勾对角应对。众所周知劈吊对于手指发力技术的高要求,两局球下来只有三个得分为0,说明什么?我一直在想,以林丹这种滑板和劈吊技术,专门给他设计一款羽毛球拍柄为圆柱形或四方形的拍子好了
林丹的劈吊:
http://www.56.com/u62/v_MzcxMDc5Nzk.html
大嘴的劈吊:http://www.56.com/u40/v_MzcxMTM3NjU.html
张海丽的劈吊:http://www.56.com/u76/v_MzcxMDgzNDU.html
3、      其他。很多人都很奇怪,为什么会有“其他”这一选项出现?让我们先看录像。我认为,虽然是正手区高远回对方斜线网前(甚至还得分,不过主要是因为波萨那注意力过于集中在直线),但如此之低的出手令该技术既不像滑板也不像劈吊,而更像是双打中的下手斜线分球。
下手的斜线:
http://www.56.com/u81/v_MzcxMDc5OTg.html
综合看看手指技术运用较好的一组球路:http://www.56.com/u89/v_MzcxMDgzNTg.html

4、      杀球。林丹的杀球令到部分球友心醉神迷,我们先看数据,两局球下来,林丹正手杀球是24拍,得分是4,全部为杀直线得分。林丹不会杀斜线?不是的,而是因为手指力在杀球技术中的欠奉,令其正手区杀球威胁不够大而已(手腕力的因素不讨论)。看看录像资料(要说明的是,选取的两段录像资料并不是要证明林丹杀不死人,而是要让大家清晰的看清楚林丹杀球的部分特点),林丹的两个杀球,第一拍直线杀球不够重吗?为什么波萨那轻松就接过来了?第二个斜线杀球不够快不够突然吗?为什么波萨那还是反应过来了?看看宗伟的杀球,也许很多网友自己就能领悟出其中的奥妙:手指力的应用,令到宗伟的杀球点尖,过网后急坠,使对手措手不及(这还是小鲍鱼);而林丹的杀球势大力沉,但是手指力欠奉,于是落点很深,有一部分力浪费在球向底线飞过去的距离上了,给了对手充分反应的时间。我相信,如果大家比赛掰手腕,林丹胜宗伟那是没啥好说的,但要说手指发力应用到杀球技术中,还是宗伟技高一筹
林丹的两个杀球:
http://www.56.com/u52/v_MzcxMDc5Njk.html
宗伟两个杀球: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zNTI0MjQ=.html
宗伟慢动作: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zNTI1MTI=.html

第三部分  高手,不过就是将自己的弱点隐藏的好些罢了
林丹有这样那样的技术缺陷,我们应该正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该抹杀其一些优势的地方。
俗语有云“一力降十会”,以林丹这样的身体素质,他也确实没有必要强求在技术上还要有多么大的提升。而且实话实说,目前中国队也没有可以提升其技术质量的男单教练。如我所言,林丹的虽然正手区几项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其突击那一拍的启动速度和力度足以保证95%以上的选手在面对林丹时不敢过多的提早启动。即使失位,以身体素质为依托的连接性性较好的特点也能够保证林丹可以及时补位。目前林丹的这种打法,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可以说是较为聪明的选择,以力破巧,以不变应万变,虽说不好看,但是很扎实。
鹰观狮虎搏击,想“何不凌空下击可致胜”?殊不知虽然他能看出对手的弱点,他却不一定在真正面对狮虎搏击的对局中就能形成致命打击。须知人力有极限,旁观者虽然清,真正当局时却必然受限于自己有限的能力。高手的弱点是理论上的弱点,虽说可以利用,但是能不能将理论转化为胜势,却是因人而异了。

                                                               
              转载之羽毛球之家
发表于 2009-3-26 17: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蛋白粉又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17: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说的我吗?:dabin1111" />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9 15: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现在才看到这个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9 10: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喜欢他的气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9 18: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专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4 23: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说的挺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4-6-2 09:58 , Processed in 0.1832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