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开放注册
查看: 1732|回复: 3

对排球的“节奏制胜论”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8 11: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排球的“节奏制胜论”,其制胜因素无非是“变”和“快”,这早已在N年前就已经在实战中体现了,如浙江男排在N年前,在不到位或到位的情况下,王贺兵背传一米半线或两米线处的半高球,由密明后排快攻的事列;再如中国女排,杨昊在5号位时从不接一传由张娜接,她自己跑到1号位打后排进攻的列子。事实上,后排快攻已经在男排比赛中运用了N年了。
偶认为,所谓“K”战术体系类似于立体进攻,立体进攻是:在前排有3人的情况下,再调动后排队员参于进攻(在3号位与4号位之间和3号位与2号位之间增加2点后排攻或1、6、5号位设3个后排进攻点),由前排队员牵制对方拦防体系,以后排攻切入,打乱对方的拦防体系,(也可以说打对方措手不及)。说明一下,传后排攻的球,可高可低,按本队的战术要求调整球的高度。
目前,由于队员的个人能力及队里的各种因素限制了立体进攻的实施,只能局部进行这种战术球,所谓排球的“节奏制胜论”,就是运用后排快攻,结合前排攻的战术,强调“快”的节奏。但正如偶所说:受个人能力和整队的配合默契的影响,这种整体战术在目前实战中无法体现。偶认为排球的“节奏制胜论”是立体进攻的一部分,偶没想贬低作者的能力,只是个人对排球的“节奏制胜论”的看法。
以上仅是偶个人看法,仅供参考,由于个人文化水平的限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1: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排球的“节奏制胜论”,其制胜因素无非是“变”和“快”,这早已在N年前就已经在实战中体现了,如浙江男排在N年前,在不到位或到位的情况下,王贺兵背传一米半线或两米线处的半高球,由密明后排快攻的事列;再如中国女排,杨昊在5号位时从不接一传由张娜接,她自己跑到1号位打后排进攻的列子。事实上,后排快攻已经在男排比赛中运用了N年了。
偶认为,所谓“K”战术体系类似于立体进攻,立体进攻是:在前排有3人的情况下,再调动后排队员参于进攻(在3号位与4号位之间和3号位与2号位之间增加2点后排攻或1、6、5号位设3个后排进攻点),由前排队员牵制对方拦防体系,以后排攻切入,打乱对方的拦防体系,(也可以说打对方措手不及)。说明一下,传后排攻的球,可高可低,按本队的战术要求调整球的高度。
目前,由于队员的个人能力及队里的各种因素限制了立体进攻的实施,只能局部进行这种战术球,所谓排球的“节奏制胜论”,就是运用后排快攻,结合前排攻的战术,强调“快”的节奏。但正如偶所说:受个人能力和整队的配合默契的影响,这种整体战术在目前实战中无法体现。偶认为排球的“节奏制胜论”是立体进攻的一部分,偶没想贬低作者的能力,只是个人对排球的“节奏制胜论”的看法。
以上仅是偶个人看法,仅供参考,由于个人文化水平的限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
发表于 2006-3-8 14: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细看了一遍,"节奏制胜论"倡导的理念就是不管到位不到位,尽量用快节奏去击打对手,其实阿乐还有猫都点到,远到中国女排,近到浙江女排都是能快则快的坚持执行者.只是我觉得,在防返过程中,在一传不到位的情况下,有没必要这么坚决"以快制强",个人觉得,在返防过程中,还是有必要打一些强攻的,毕竟老是这么快节奏,要求球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还没把对手累趴下,自己倒先趴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3 15: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快节奏是要求默契配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VBOL.cn (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496号 )

GMT+8, 2024-6-6 17:46 , Processed in 1.3298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